「建築兵法」 展現威尼斯

【圖:威尼斯雙年展主辦者及參展者於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舉行新聞發佈會。】


兩年一度的建築界國際盛事——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今年已進入第十五屆。香港建築師的參與始自二零零六年,今年是第六次參展。

第十五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策展總監,正是在本年初榮獲二○一六年普列茲克獎的智利建築師Alejandro Aravena。他把展覽主題訂為「REPORTING FROM THE FRONT(來自前線的報告),目的就是鼓勵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人揭示社會前線的種種矛盾和困局,匯聚集體智慧,開發嶄新想像。而香港團隊,將會施展渾身解數,把香港建築師面對不同挑戰的想法,在這國際舞台上呈現出來。

香港隊策展人蕭國健Stanley,是個三十來歲的年輕建築師。他將領導十七位年輕建築師及藝術家參與展出。團隊將以「建築兵法」為題,以中國著名兵法書《三十六計》,突顯本地年輕建築師及藝術家如何運用建築思維和策略,在大都會中安身立命,從重重矛盾中尋找出路。

「怎樣的城市,便有怎樣的建築。」一個城市的建築,是反映人類、社會和政治的媒介,同時呈現了當時當地公眾的價值觀。究竟,香港建築師在前線面對的矛盾與困局又是甚麼?從團隊的策展理念可以略知一二:

「香港的城市設計在多功能和靈活性方面享負盛名,然而,沉悶死板和欠缺選擇也是其致命傷。一方面,它符合資本主義和私人需求的法則;另一方面,它試圖超越規範和激發建築師的想像力。這種衝突構成無數的矛盾、對立、『戰場』。當新思維不斷爆發,測試社會和群眾的底線,新思維或會被唾棄,或會被接納而轉化成新的價值觀。建築師在邊緣工作經常進退兩難,就是要經常反問究竟人的需要,應否被社會發展和財富需要所取代。」

「社會經濟掛帥,建築變成商品。要賣個好價錢,便要建到盡。」這是不少建築師日常面對的矛盾。要在這個緊箍咒下發揮無盡創意,實在舉步維艱,就像每天都在這個戰場上打拚。要走出困境,團隊便想出了利用《三十六計》的謀略,試圖在現實的困境中尋找積極的解決方案。

十三件參展作品,分別以《三十六計》中的其中一計作題材,闡述各人的戰場故事。當中包括「借刀殺人」、「假癡不顛」、「借屍還魂」和「走為上計」等。這些故事,既是個人困局,亦反映社會實況。他們的戰場可能是工作,或是植根日常生活或社會不同面向。參展者將會通過展品揭露香港社會上種種挑戰和公眾的迫切需要。例如高樓價、擠迫戶、市場壟斷;又例如無長遠規劃的城市改造和住屋政策、環保關注等;並嘗試以古老的智慧去解決現存的問題。

這群「帶著矛盾做建築」的年輕人,意識到自己不單只是從事建築或藝術創作,而是有能力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的先驅者。他們的作品不但闡述社會現實,個別參與者更通過獨特的建築和藝術語言,提出建議,凝聚成一個智囊團實驗如何在社會邊緣求存,在戰場中獲得勝利。

稍後,筆者會向讀者介紹展場中的個別展品。

(註:第十五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建築兵法》,將於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下午於威尼斯香港館開幕,展期至十一月二十七日。)

【圖:威尼斯雙年展主辦者及參展者於上周四舉行新聞發佈會。】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