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維加快啟德海濱發展

近日疫情再度轉趨嚴峻,但海濱工作並沒有停頓下來。本星期,啟德海濱發展小組舉行會議,討論了啟德海濱三個不同段落的設計方案。 啟德發展區自二零零四年開始展開規劃,十六年間陸續發展。公共建築例如郵輪碼頭,兒童醫院,政府辦公大樓和公共屋邨等都已相繼落成,跑道末端還有一個可以享有三百六十度維港景觀的跑道公園。 啟德跑道的規劃,從西北至東南,近前停機坪的一方將會是都會公園,中間部份則主要是住宅用地(以前是有酒店的),最末端便是郵輪碼頭、跑道公園和旅遊樞紐。跑道的海濱全部劃作休憩用地,將會成為行人和單車共融的海濱長廊。 筆者早前曾在本欄提及,為了加快讓市民享用海濱,跑道上的海濱長廊都會用私人發展休憩用地(POSPD)模式進行,由海濱長廊後方住宅的發展商進行設計與建造,完成後再交由政府康文署管理。至於同在跑道上的都會公園,便將會由康文署及建築署負責,但開工日期至今仍未確定。都會公園面向啟德明渠進口道的一方,還有待興建一條稱為D3路的馬路。 在一般情況下,政府工程部門會在海旁先興建道路,由於海濱被相關工程佔用,要待工程完成後,相鄰海濱才會交回地政總署,然後再交給建築署設計後再招標興建,建成後由康文署開放給市民享用。這個程序,不但牽涉眾多部門,而且過程冗長。要還港於民,恐怕遙遙無期。 面對社會對盡快享用海濱的期望,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兩年多前便想出了妙計,破天荒地把屬於都會公園範圍面向明渠進口道的海濱長廊與及進口道西北端的一幅休憩用地一併納入了興建道路的工程合約中,大大省卻了以上冗長而繁複的程序。有見該段海濱長廊可以比傳統做法提早四至五年落成,海濱事務委員會對這個突破性的建議深表嘉許。 明渠進口道海濱休憩用地面積達一萬五千五百平方米,是啟德明渠海旁最大幅的休憩用地之一。再者,該地塊位置顯赫,除了毗鄰西面發展中的體育園外,更享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海港景觀。明渠進口道是維港內難得的一片靜態水體(另一片在灣仔前貨物裝卸區),將來可用作舉行不同的水上活動,例如帆船和龍舟比賽等。不少委員更期望,這個地點亦可打造成可媲美悉尼達令港的海濱餐飲場地。 不過,按現行機制,康文署只管公園,不管餐飲設施;另外,水體也不屬康文署管理範圍。因此,我們認為,這段海濱設計可沿用委員會「先駁通、再優化」的理念,即先做好基本設施向市民開放,再按日後需要加建洽當的設施。同樣道理,現今的設計應盡量具彈性,可以包容往後出現任何新的可能性。 顧問團隊向委員會介紹方案時說:「項目將會與啟德區的休憩用地網絡連接,包括跑道面向維港對岸一方的都會公園。」對,本來道路把都會公園南北兩端截斷,但土木工程拓展署把道路局部向地底沉降,再以地面平台把道路北面的海濱長廊與日後南面的都會公園連接起來,增加了海濱的可達性。 設計者在這偌大的一片海濱提供了不同體驗的空間,包括大片草坪、活動空間、嬉水樂園和露天劇場等。另外還有公共洗手間、小食亭,和一座以旋轉斜坡連接西北面高架道路的觀景台。豐富的綠化,和可供單車與行人使用的八米寬綠色通道,更是「指定動作」。 設計者亦頗花心思,利用了地勢的高低差在近岸處造了梯級式的草坪,讓遊人在不同的高度欣賞海景。在水陸連繫方面,海濱採用了沒欄桿的設計,讓市民與水體更親近;舊日岸邊的下水滑道將會保留,方便日後舉行水上活動。至於水上,顧問團隊亦建議,將來可以在水上放置浮台設施帶遊人「出海」。 委員會對方案都表示支持,亦對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基建工程項目中「走多一步」表示讚賞。 如一切順利,這段長廊將可在二零二三年內陸續開放給市民享用。 【圖:建議中位處啟德明渠進口道西北面的海濱長廊構想圖。(圖片由發展局提供。)】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