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暑假 西區海濱換新裝

卑路乍灣海濱長廊自從去年十月開放以來,一直在不斷「進化」。最近,長廊南面的「堅‧農圃」(K-Farm)開幕,又為長廊帶來一番新景象。「堅.農圃」由非牟利組織負責管理,是全港第一個結合水耕、魚菜共生及有機耕種的都市農場,提供設施讓市民體驗耕種的樂趣,並透過導賞團、課程和農耕活動讓公眾認識各種耕種系統知識和科技。 農圃內的一眾設施當中,最觸目的自然是長廊東面那兩層高的圓形玻璃屋。這是一座水耕溫室,由建築師Vicky Chan精心設計。到傍晚時分,水耕園燈光亮起,展現出一個別具特色獨一無二的海濱農圃。 除了都市農圃外,卑路乍灣海濱長廊的另一特色,當然是遍佈滿地任人移動的卡板。裝上車轆的卡板,本來只是為方便搬運,讓遊人自由拼砌適合自己的場地;卻竟然出乎意料地變成「點心車」,遊人一家大小推著車子在長廊奔馳。另外,由於場地採用了開放式管理,以最小的規則和限制,鼓勵市民自律及互相尊重,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騎單車踩滑板放寵物,大家各適其適。故此,我們決意把卑路乍灣這段海濱定位為「動感海濱」。 園內用鐵通搭建而成的兩座戶外棚架,曾經是表演台,後來加了長桌,變成了提供在海濱工作(Work From Harbour)和外賣用餐的地方。有見這些戶外工作室和飯廳非常受歡迎,我們最近便索性將它們改換成可遮蔭和更舒適的涼亭,裡面再放上餐桌。我們又聽取了一些市民意見,把涼亭地台降低再加上斜坡,以方便坐輪椅者進出。另外,每張桌子地面都鋪上一塊圓形人造草坪。原來這些草坪是早前中環海濱展品「川流不熄」地面的裝置,展出完成後再到堅尼地城循環再用。 還記得那聖誕節的鹿車,新年的「團團轉大全盒」和復活節的「彈彈健身球」嗎?這些「期間限定」裝置,曾令大小朋友們興高采烈地過了幾個節日。為了迎接暑假,長廊上又換了新玩意。這一趟,場地出現一張長六米寬四米的巨型水床,中間還放上大型水泡,讓小朋友們模擬在海洋暢泳。此外,我們又將一些滑浪板改裝,在底部加上車輪變成滑浪車,小孩不用下水,都可以享受海濱滑浪的樂趣。 新的「期間限定」裝置,還包括一套由維多利亞港(Victoria Harbour)的英文字母組成的坐椅,遊人可以隨意移動,砌出不同的字詞,更可與卡板互相組合。 一套海豚裝置,由摺紙藝術家設計,本來放在北角海濱,現在遷徙到堅尼地城,並經過改裝以配合夏日主題,與西區市民見面。我們希望可以延續裝置的壽命,做到更環保的海濱。 另外,我們繼續與社會不同界別合作,共同參與海濱建設。今年我們與「公營機構試用計劃」的初創公司合作,將室外消毒機械人放在海濱,並舉行教學活動,讓孩童對創新科技有更深的認識。 開放式的「海濱共享空間」要成功,首要條件是不同使用者互相尊重和包容。我們發現,長廊自開放以來,雖然場地並沒有明顯劃分成不同活動的區域,也沒有欄桿分隔,但不同的使用者自然地找到各自的活動區,例如近海邊是閒坐和散步,西面是用餐區及兒童遊樂場,東面是年輕人滑板區。再者,每天不同時段便有不同年齡的訪客,例如小孩平日下午放學後便到來嬉戲,入夜後便較多青年人來踩板,到了假日便更多家庭訪客,一家大小前來「放電」。 年初進行的「卑路乍灣海濱長廊研究報告」顯示,市民對這裡的滿意度高達九成三,給予我們很大的動力去繼續探索這種「願景帶動」的管理模式。不過,也有人擔心這種新模式有別於傳統管理思維,市民或需時適應。有見及此,我們再進一步在長廊試行加入「海濱大使」計劃,年輕的海濱大使會在現場向市民解說「海濱共享空間」的理念及提供協助,此舉亦可增加與市民的互動和收集更多意見。 維港海濱不斷進化,市民每次遊走海濱,都會有新的發現。 【圖:卑路乍灣海濱長廊為迎接暑假,換上新的「期間限定」裝置。巨型水床吸引孩童前來玩樂。】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