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海濱管理局 邁向活潑維港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市民和訪客共享的天然和文化資產﹐以及創建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動力。「我們要優化維港及其海旁地帶﹐使成為富吸引力、朝氣蓬勃、交通暢達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資產﹐成為港人之港、活力之港。」這個維港願景﹐講了十年。

優化維港海濱的工作﹐要從二零零四年說起。當年﹐政府在中環灣仔填海官司後﹐成立了共建維港委員會﹐就維港海濱規劃、土地用途和發展提供意見。到二零一零年﹐相關工作便由海濱事務委員會承接。

九年以來﹐筆者一直參與其中。除了與民共議﹐制定中環新海濱、灣仔海旁和啟德發展區等大型規劃外﹔一段一段在維港兩岸的海濱公園和長廊也陸續建成(當中包括西九、紅磡、觀塘、港島東和中上環等)﹐讓市民可以沿海濱漫步休憩﹐親近維港。但經驗顯示﹐儘管在優化海濱方面取得進展﹐要達致我們的活潑維港願景﹐還有一段距離。老實說﹐筆者個人認為﹐進度實在緩慢。

我們發現﹐現時由政府負責發展和管理海濱用地的模式﹐在營運上難免受制於整個公務員體系的財政及人力資源限制﹐長遠亦未能完全滿足公眾的期望。

例如﹐政府要五年或以上去規劃及發展海濱長廊。倘若需要與其他政府項目競逐資源﹐則可能需時更長。如果海濱發展及管理有專項撥款支持﹐便能加快發展﹐更能滿足公眾需求了。

又例如﹐在現行安排下﹐由於法例框架、資源或其他技術限制﹐要追求富創意或非常規的設計實在不易。另一方面﹐現時政府幾乎以劃一方式管理全港公園。對於一些位置優越而具規模的海濱公園或長廊而言(例如中環新海濱)﹐倘若有專責的機構度身訂做合適的規劃管理和營運模式﹐便能更好地展現它們的潛力﹐令海濱更添活力和更多元化。

我們現時所欠的﹐就是一個專責機構或政府部門﹐可以全面綜合地規劃、設計、建造到營運和管理海濱。

過去數年﹐前共建維港委員會和海濱事務委員會研究了海外不同管理的模式﹐例如新加坡、悉尼、溫哥華和倫敦等海濱城市。從他們的成功海濱經驗﹐我們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這些城市都有一個專責機構﹐發展、營運和管理海濱區﹐甚至為海濱區作推廣工作(例如悉尼達令港)。故此﹐我們認為﹐要成就海濱願景﹐香港應該成立一個有使命感﹐能夠結合倡導和行動角色的專責法定管理局﹐全面地以具創意的方式和靈活的架構來管理維港海濱。

去年十月﹐我們向行政長官提出成立海濱管理局的建議。今年一月﹐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對我們的建議表示歡迎﹐並承諾「發展局會聯同海濱事務委員會就有關建議進行諮詢。如建議獲支持﹐政府會開展立法工作﹐並在財政上配合。」

重點是︰市民大眾對成立海濱管理局的建議怎樣看?昨天(十月四日)﹐成立海濱管理局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正式開展﹐直至明年一月。本階段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瞭解社會對維港海濱的願景﹔現有的海濱發展和管理模式是否合乎期望﹔應否成立海濱管理局以補現有模式之不足﹔以及若公眾認同成立海濱管理局﹐哪種模式較適合香港等議題。

在未來三個月﹐公眾可以透過不同的討論平台﹐包括網頁(www.hfc.org.hk/hape)﹐面書(www.facebook.com/harbourfrontauthority)﹐問卷等向我們表達看法。委員會亦將舉辦公眾論壇和工作坊跟持分者和公眾互動。


「與民共議」﹐一直是海濱事務委員會的信念和工作模式。因此﹐我們期待你的積極參與。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