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住屋想象

【圖:香港青年與建築師通過由下而上與民共議的過程,探討青年住屋設計。】


香港樓價高企,劏房問題嚴重,年輕人上樓困難。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不少人更住進工廈,危機四伏。解決住屋供應問題,成為政府當務之急。

年輕人住屋問題,近年在社會亦引起討論。最近香港房屋協會與香港建築師學會合作,更邀得香港青年協會共同參與,研究香港年輕人住屋的需要,並尋求適合新世代的建築設計。

在一般情況下,要做建築設計,找幾間建築師事務所提供方案便是了。但為了達致設計出最切合香港青年需要的居所這目標,經過多番商討,我們決定,設計該由年輕建築師負責。因此,在獲得房協贊助下,建築師學會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創意青年住屋設計比賽」,只限三十六歲以下的建築師以個人或團隊名義參加,務求設計者親身以年輕人角度,運用創意思維,為香港新一代設計出可負擔的單位。

事先聲明,建築師們要設計的並不是甚麼夢想家居。誰不希望擁有一間二千呎大屋,花園有泳池屋頂可種植?但這樣做未免太「離地」了。我們要做的,是「可負擔」的住屋。在香港,樓價以呎價計算,可負擔與否便與單位面積息息相關。是次比賽的設計規範是要在實用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呎單位內思考,樓層高度則由《建築物條例》三點五米上限放寬至三點七米(約十二呎二吋),鼓勵設計者以立體思維創造宜居空間。

作為設計比賽的主辦者,我們認為,要解決迫切的實質問題,設計不應是天馬行空閉門造車,而是採用由下而上與民共議的原則。故此,比賽的另一個特色,便是要求參賽者必須「落區」聽意見,並與坊間年輕人共同創作。

今年六月下旬,我們舉行了首場大型工作坊,參加人數共一百二十人;包括八十位擬參賽的年輕建築師,與及四十位由香港青年協會召集的十八歲至三十四歲的年輕人,當中有學生和在職人士。

工作坊先以小組討論再以大組匯報方式進行,討論氣氛熱烈,大家打成一片,根本分不出誰是建築師誰是年輕參與者。話題包括:「年輕人分享現時的居住狀況,要有自己居所的原因是甚麼?」「每天在住所內的生活模式是怎樣?」「如果空間有限,你認為甚麼設施是私人的,甚麼設施可以共用?」

年輕人各紓己見,有認為要自設居所是因為家居擠迫的,有要自己私人空間的,也有因交通問題方便上班的。不少年輕人覺得一百五十平方呎已是不錯的空間。為了令屋內有更多空間,有人覺得廚房可以共用,但喜愛煮食的卻不同意。至於洗手間,住慣宿舍的不介意共用,但大部分參與者都認為要有獨立廁所。另外,年輕人愛使用平板電腦和手機,省回電視機電話音響設備的空間,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強勁的WI-FI

通過工作坊,年輕建築師對青年住屋的訴求有更深入的瞭解。隨後,評審團從四十多隊報名參賽者選出五組入圍隊伍進行設計比賽。最後五強要繼續落區與民共議,出席研討會和工作坊。用五個星期時間交出作品。冠軍隊伍的作品將會建成「一比一」的示範單位,在本年底供市民參觀。

與此同時,合作伙伴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正在向八百名十八至三十四歲的市民進行隨機抽樣問卷調查,以瞭解香港青年對住屋的期望。結果亦將於本年內公布。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