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建故宮 「直接聘任」掀爭議

一直爭議不絕的西九文化區再起波瀾,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一事甫公佈,便隨即鬧得滿城風雨;由西九管理局直接委聘的嚴迅奇建築師亦被捲入旋渦。有人質疑當局黑箱作業,私相授受。部分媒體更在未釐清事實真相之前對受聘建築師肆意批評意圖抹黑,有欠公允。筆者看在眼裡,心裡感到極度難受。身為業內人,面對社會部分輿論對同業的無理指摘,實在也有責任說出一些事實。

聘任建築師的方法有多種:包括公開比賽、邀請比賽、公開招標和直接聘任等,都是可行的做法。一個項目,要決定以如何聘任建築師,必先瞭解各種做法的利與弊。

筆者一直相信,要推動優秀建築,公共建築設計應盡可能通過設計比賽產生。設計比賽可分為公開設計比賽和邀請設計比賽。前者公開讓所有合資格的建築師參加,後者則通過初步篩選入圍建築師再進行競賽。參賽建築師交出設計後,由評審團從中選出冠軍,作為該項目的建築師。

西九文化區的總體規劃,及隨後的戲曲中心和M+博物館,便是以邀請比賽方式進行。而相對小規模的M+展亭則以公開比賽選出建築師。

以比賽模式挑選建築師的好處是推動創意、發掘不同可能性,產生最高質素的作品。公開建築比賽亦可讓相對不知名的建築師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一九八三年,本來不見經傳的英國女建築師札哈‧哈迪德贏得香港山頂比賽便是一例。

不過話說回頭,舉辦比賽亦非「零風險」,結果亦無法排除評審團的主觀因素。由世界級大師贏得比賽項目後卻因種種原因胎死腹中的個案亦不罕見,當中包括近年札哈‧哈迪德的東京體育館。當年悉尼歌劇院,亦由於得獎者丹麥建築師Jorn Utzon的設計太過前衛,歌劇院由一九五九年興建,至一九七三年落成,時間長達十四年。

此外,籌劃建築設計比賽,賽前須由主辦單位先寫好設計要求及比賽章程,比賽一般需時約六至九個月,並需預留額外的籌劃資金及獎金。

另一種招聘模式,亦是政府或公營機構最常用的模式,是招標。參與者須向業主分別提交技術文件和投標價格。這個制度,看來就是客觀且公平公正,不受人為因素影響。但用「價低者得」去「購買」創意,往往不能確保出現最優秀的設計。建築師跟其他專業如藝術家、設計師、律師和醫生一樣,能力愈高,價錢亦愈高。「價低者得」的競爭模式用在專業服務上,自然令服務提供者將貨就價,難以確保極高質素的服務,除非服務提供者願意做賠本生意。

由於價錢是競賽的重要因素,當市道低迷時甚或出現「割喉式」的競爭,直接影響後來的服務質素,對社會有害無益。

故此,招標模式適用於設計要求不太高的建築物。西九的歌劇院和西九公園便是以招標方式聘用建築師。

第三種招聘模式,就是由聘用者直接委聘。這個做法通常適用於內容複雜及性質敏感的項目。故宮博物館項目特殊,建築師既要與策展者緊密溝通,加上在商討過程中需要保密建築師亦要為策展者接受。當局亦希望在設計質素和造價得到保證和建築如期於二零二二年(回歸二十五周年)落成。基於以上種種考慮因素,當局的判斷,是設計比賽和公開招標都並非洽當的做法。故此,直接招聘便是可行的做法。當然相對於前兩者,這個招聘模式容易招來公眾質疑,決策者便需要更詳細的以理據向社會交待。

「哪為甚麼是嚴迅奇而不是別人?」這是許多人的質疑。香港人未必認識他,存疑是可以理解。但在本地建築界,嚴迅奇享負盛名,獲獎無數,是客觀的事實。筆者在學會工作,不時被外間問及那一個本地建築師有條件擠身於國際級大師行列,個人也是推介嚴迅奇。

事實是,要找一個熟悉中國文化藝術,有設計國際級博物館經驗的本地建築大師來作西九故宮的建築師,嚴迅奇絕對稱職。儘管有人不服氣,以為人人都是嚴迅奇。

西九記招當天,嚴迅奇表示:「希望將來香港會成立一種風氣,是業主選擇建築師時,是基於他的才能與業績,而非基於其人際關係或收費低廉。這是可以通過適當時候作比賽。但在某些情況下可直接委託。」對此,筆者極表認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