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VE 層層疊疊的點心塔

【圖:建成於一五年,有「點心塔」之稱的The Hive學習中心,由英國著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設計,成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園中的地標。】




近年,亞洲不少大學為了提升國際形象和評級,紛紛聘用世界一流建築師為校園設計地標建築。在香港,便有札哈•哈迪德 (Zaha Hadid)在理工大學的賽馬會創新樓,和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在城市大學的創意媒體中心。

這次新加坡綠建之旅,我們有機會到享負盛名,學生人數達三萬三千人的南洋理工大學,參觀校園內幾幢新建成的校園建築,當中包括由有建築界鬼才之稱的年輕英國建築師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學習中心The Hive

海澤維克憑二零一零年上海世博英國館設計舉世聞名。他以六萬根透明亞加力膠管造成一座有如蒲公英般的「種子聖殿」,令人一見難忘;從此亦奠定了他在國際建築界的地位。在香港,金鐘太古廣場數年前重新裝修,便是海澤維克的得意之作。商場內洗手間那別樹一幟的流線形設計,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傳統的大學教學樓,都有方正的課室和長長的走廊。海澤維克這位以不按常理出牌見稱的建築師,希望藉此機會重新思考傳統校園建築。也許,在這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時空,傳統的教室設計已經不合時宜。

海澤維克認為,當人人手持平板電腦,網上資訊滿溢的年代,學習不僅再是單向式吸取知識。學習中心應該是個社交空間,鼓勵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故此,教學樓的設計亦須因此有所改變。

於是,海澤維克設計了這座全無稜角的建築物。他把每層的十二個課室劃成橢圓形,然後把它們像花瓣般從中間的中庭向外延伸。花瓣隨樓層由下而上漸漸放大,造成十二座看似獨立上闊下窄而且高低不一的小塔樓。小塔樓不規則地圍成一圈,屋頂種滿綠樹,遠看就像一組中式茶樓盛載點心的蒸籠層層疊起。難怪建築物被學生們起了個「點心塔」的別號了。

樓高八層的學習中心大樓於一五年建成,以鋼筋混凝土作結構。外牆亦是以弧形的混凝土預製件鋪砌。弧形外牆的橫向線條,不單加強表現了建築物充滿曲線的輪廓,更令外牆更有粗糙的質感。建築師的原意,就是要造一幢看似手造的泥塑器皿。

這幢全無稜角無分前後且沒有正門入口的建築物,讓師生可從四方八面進入,以鼓勵更多合作式的學習模式。

走進大樓,來到中庭,已看見學生在這裡聚集,有點像商場的咖啡店。露天的中庭讓自然光為建築物內部提供日間照明。大樓的中庭採用天然通風,由於有對流效應,就算沒有空調,一點都不覺熱。抬頭所見,是上百個弧形的露台,部份還放上了座椅和桌子。這些露台便成為學生碰面聚集的地方。

我們乘坐電梯到頂層的一個課室,參觀一下課室布置,頂層課室就在置於花園當中。課室內放了幾張圓桌,學生可以分成小組在圓桌交流,每組的學習成果都接駁到掛在橢圓牆壁的屏幕上。

我們細心聆聽南洋理工大學校園發展和管理的負責人對校園內各項新設施的介紹。說到建築師海澤維克,他幽默地說了這句:「這個人,不是建築師,他是個雕塑家。」看來這幢奇特的建築物在興建前後都給了他團隊的一些麻煩。可見海澤維克的作品,實在令人又愛又恨。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