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中期土地供應的選擇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立以來已舉行了十四次會議,本月二十六日便會啟動為期五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讓社會大眾對十八個增地選項進行討論並表達意見。

由於選項眾多,為方便聚焦討論,我們把選項分成三大類,分別是短中期(四項)、中長期(六項)及概念性建議(八項)。我們亦會把連月來探討各選項的效益、成本、預計提供土地的時間、要面對的挑戰等客觀事實和數據,詳列於公眾參與小冊子和網站內供市民參考。

被納入短中期,即有潛力於未來大約十年內提供額外土地的選項,包括(一)棕地發展;(二)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三)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作其他用途;及(四)重置或整合佔地廣的康樂設施。

近日,民間組織或社會輿論已對部份短中期方案展開辯論。有團體應為應棕地優先,即全數把棕地發展才考慮其他方案。利用私人農地的公私合營方案被批評為明益發展商極具爭議。另外,私人遊樂場地則聚焦在是否發展粉嶺高球場的正反意見中爭辯不休。

先談棕地發展。據政府估算,新界約有一千三百公頃的棕地。而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洪水橋和粉嶺北的新發展區,已涵蓋五百四十公頃。其餘的七百六十公頃則散佈於新界各處,例如屏山、橫洲、錦田、八鄉、石崗、牛潭尾、新田和龍鼓灘等。已規劃在新市鎮內的棕地,屬中長期的新市鎮發展。把棕地獨立發展的可行性便屬短中期的土地供應選項。

棕地發展可以解決現時規劃凌亂的問題。值得留意的是,棕地並非閒置土地,而且九成是私人土地,不少仍有用作倉庫或車場等工業用途;要發展便牽涉重置及賠償安排。另一方面,發展零散分佈的棕地,也要考慮交通基建容量和社區設施是否足夠。

第二,是私人農地。從坊間資料所得,各大型發展商擁有一千公頃以上的新界農地。發展商收購農地,目的當然不會是用來耕種,而是希望透過改劃和向政府補地價後興建房屋。但改劃能否成功或發展規模往往受制於交通基建的容量。公私營合作的建議,便是透過政府提供基礎設施,適當放寬地積比率,並要求發展商在住宅發展中提供某個百分比的可負擔房屋,以滿足市民的住屋需要。

雖然該建議能在短中期土地荒的情況下提供公營房屋土地,理應對公眾有利;但由於發展商也有「着數」,被部份人士認為有官商勾結之嫌。因此,要釋除社會疑慮,政府有必要為這類公私營合作訂立一套公平、公開和透明的機制和客觀準則,以處理各個申請並挑選合適項目。

第三,是利用私人康樂用地。香港現時有六十六幅私人遊樂場契約用地,當中二十七幅由私人體育會持有,共佔地約三百四十一公頃。而佔地面積達一百七十二公頃的粉嶺高球場,一直是討論焦點所在。政府顧問提出了局部發展和全面發展兩個方案,而獅子山學會最近也提出圍繞高球場建屋的方案供公眾討論。

與私人農地和棕地都屬私人土地相比,遊樂場契約用地都是官地,無須涉及收地和賠償等繁複和具爭議的程序。而且,面積大的土地亦能較有效地進行規劃。但在土地有限供應下,如何找到體育及住屋需求的平衡點,便需要由社會辯論後作決定了。

第四個選項,是重置或整合佔地廣的康樂設施。現時佔地三公頃或以上的體育設施和康樂場地共有九十五個,包括運動場和體育館;公園;度假營、郊遊區和水上活動中心;戶外泳池和康樂體育中心等。不過這些設施使用率高,遷置可能會對當區居民有影響。政府可考慮地盡其用,把體育用途於住宅作綜合發展。另外,利用已活化堆填區作重置用途再騰出土地,也是可行的做法。

總括來說,上述選項幾乎全爭議性或牽涉個別持分者利益的做法。但面對短中期土地供應的缺口,公眾必須作出艱難的抉擇,我們已沒有迴避和拖延的本錢了。

(註:文章內容只屬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立場。)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