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鯉魚門計劃 重新啟航

【圖:鯉魚門海岸是維港內碩果僅存的天然海岸線。燈塔建在石頭上,為進出海港的船隻導航。】



香港百年來的城市發展,維港兩岸不斷填海造地,再興建摩天大廈高速公路,形成了今天的城市景觀。不過,在維港最東面有個地方,未受填海干擾,依舊滿佈低矮樓房,山坡上綠樹林蔭,保存著昔日的漁村風貌。海上還有一座建在石頭上的燈塔,為進出維港的船隻導航。這個地方,叫鯉魚門。

一直以來,鯉魚門是香港受本地人和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最吸引的當然是地道海鮮美食與及其滿載歷史文化的漁村景致。不過,隨著年月過去,地方亦變得殘舊破落,吸引力逐漸減退。要令鯉魚門重拾生命力,旅遊事務署早在二○○五年提出「鯉魚門改善計劃」,進一步改善鯉魚門海旁一帶的設施,包括增設碼頭、防坡提和海濱長廊;改善行人路和興建觀景台等。

還記得,當年政府把建議提交上共建維港委員會(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前身)討論,成員們也曾親自落區視察環境。雖然大家對增加設施和改善海濱環境的建議表示歡迎,但成員認為該區水質是核心問題。有成員更拍下水中飄浮排泄物的照片,聲稱「假若不先解決鯉魚門的排污問題,就別帶更多遊客到來。」

結果,海濱改善工程因種種原因暫時擱置。一別十年,計劃如今再度捲土重來。

政府稱,為回應公眾對鯉魚門水質及排污問題的關注,渠務署已在一八年底展開鯉魚門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預計在二三年完成。水質得到改善,優化海濱的工程終可上馬。

上月底,旅遊事務署連同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建築署團隊向海濱事務委員會屬下的九龍、荃灣及葵青海濱發展專責小組介紹最新的概念設計。

為令海濱地區交通更暢達,政府建議在燈塔以東的海岸增加有蓋登岸設施及防坡堤。值得留意的是,雖然興建這些設施牽涉小量填海,但擬建地點在維港界線之外,故此不受《保護海港條例》規限。建成後,旅客便可從海路前往鯉魚門,又可走在防坡堤上欣賞維港景致。

為豐富海濱途上的體驗,顧問建議在海鮮酒家至天后廟的通道開闢五個特色景點。在石灘上增建一個具漁村特色的觀景亭,讓遊人近距離親近維港及享受日落景致。此外,現存的鯉魚門休憩花園及公廁側的空地都會優化,以改善現時的環境。

鯉魚門海岸,是維港內碩果僅存的天然海岸。石頭上的燈塔亦是具歷史價值的地標。城規會已把這些地方作保護區。優化計劃亦會對保護區不作任何干預,周邊設計亦與保護區予以配合。

顧問團隊亦建議,海濱長廊沿途會設有指示牌和路牌,介紹關於鯉魚門的故事,讓遊人一面閒逛海濱,一面認識鯉魚門深厚的歷史。

在會議中,成員對計劃表示支持和讚賞。有人建議沿途應該設置飲水機以減少膠樽垃圾。也有成員認為,為推動設計創意,可在計劃內騰出空間讓更多民間設計者發揮,例如座椅、路燈和裝置藝術等設施。筆者對此表示認同,亦認為這些建議可引伸到其他的海濱計劃。

政府預計,倘若在二○年中獲得立法會撥款,工程會在二○年下旬展開,二二至二四年間分階段完成。

要讓海濱朝氣蓬勃富吸引力,除了地區規劃和設計,還牽涉水質及環境,營運和管理,缺一不可。而以上各點,又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門,要互相協調才能成事。鯉魚門海濱優化等了超過十年,筆者期望工程可盡快完成,讓市民又多一個欣賞日落日出的好去處。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