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本河濱步道 拉近人水距離



【圖:布里斯本Cameron Rocks Reserve 連接河濱走廊與河畔石灘的梯級,可讓遊人拾級而下親近水體。】
為了應付城市發展所衍生的交通問題,不少城市都會增建或擴闊道路以增加車輛盛載量。澳洲布里斯本的Kingsford Smith Drive是位處布里斯本河岸的一條繁忙公路,讓車輛進出市中心。二零一六年,市政府展開道路擴闊工程,由四線行車增加至六線,還增建一條可供行人和單車使用的河濱長廊以貫通河岸各區。

考察團隊於布里斯本與項目經理交流。
我們的考察團剛抵步布里斯本,便前往工地與項目工程師會面,聽取他們的介紹,隨後還親身走在長廊(River Walk)上體驗設計者的成果。

「這不單只是一個公路項目。(This is more than just a road project.)」這是設計工程師的開場白。「我們期望這項工程將會成為布里斯本的新地標,並提供休憩空閒,讓遊人在長廊步行緩跑踏單車,沿途更可欣賞河岸的美景。」筆者不自覺地點頭和應,這與我們推動在維港兩岸連綿不絕的海濱長廊的願景不謀而合。

「我們要把道路向河流一方擴闊十至十五米。」馬路貼近河岸,要擴闊便要填河。不過,為了減少填土量和避免過度影響河床,工程師想出辦法,以混凝土護土牆及懸臂式結構興建長廊。於是,擴建部份當中的七點二米懸臂在河面上,河濱長廊的行人路和單車徑,就像飄浮在河上半空中。

長廊東面起點是個碼頭Brett Wharf,這裡可以乘坐CityCat沿布里斯本河往來河岸各區。碼頭前的廣場種滿綠草,為市民提供休憩和舉行活動的空間。

整個River Walk 項目的河濱長廊全長一點二公里。長廊上劃分了行人路和單車徑,行人路寬兩米,單車徑寬三米,兩者之間有半米寬的緩衝區。筆者留意到,布里斯本河岸長廊的規劃都是把行人路劃在河邊,單車徑則靠近內陸;而兩者之間沒有石相隔,只用油漆在地上劃線區分。通道旁邊還設有智能系統記錄行人和單車流量,方便進行交通管理。

長廊上設置了若干停留處供遊人欣賞風景或遮蔭避雨,區內設有觀景台座椅及飲水機供遊人享用。

沿長廊一直往西面走,來到了Cameron Rocks Reserve 的地方,這裡是個河濱公園,除了綠樹和草地這些當然設施外,還設有公眾燒烤場地。此外,這裡重置了一座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紀念碑,成為公園的焦點。在假日,市民可以來到公園懷緬歷史,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欣賞布里斯本的河岸美景。

遊人要親近河水,可以閒坐於拾級而下河岸平台上,更可以沿石階走到河岸的石灘,享受與布里斯本河零距離的接觸。

值得一提的是,擴建項目更找來著名日本裔藝術家Kenji Uranishi設計了一組燈光雕塑。雕塑散落在長廊不同段落作為點綴,為城市公共空間增添活潑色彩。

在香港,一直以來,道路和天橋等基建工程,往往只著重功能和效率,鮮有考慮美學和城市設計等要求。但事實是,道路佔用城市大量土地,也是公共空間的一種;且對城市景觀和市民生活有重要影響。筆者認為,社區基建應加入城市設計的考慮,並進注藝術元素,以豐富市民的城市體驗。

港島東區走廊橋下行人板道正在設計中,考察所得的案例都可以作為借鏡。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