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合橋 解決水陸交通矛盾


【圖:過百年歷史的派蒙大橋自西至東橫跨悉尼達令港灣,不但方便行人和自行車遊走海濱區,更成為欣賞達令港景觀及節日活動的極佳平台。】




要成就一個富吸引力的海濱地區,除了有完善規劃和管理的陸上建設和水上活動外,行人為本的交通網絡亦非常重要。上文提過接通悉尼市中心與達令港的行人大道,這一篇,便談談橫跨達令港的派蒙大橋(Pyrmont Bridge)

派蒙大橋是一條橫跨達令港的橋樑,一九零二年建成,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派蒙大橋全長三百九十六米,接通了達令海港的東西兩岸,大橋供車輛及行人使用。那時候,這裡仍是個貨運港口。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達令港發展成休閒娛樂區,大橋成為連接海港兩岸的行人通道,上空更興建了單軌列車作為海港地區的主要交通工具。

派蒙大橋除了歷史悠久外,最大特色便是它是一條開合橋。達令港灣成長條形,有如兩指之間的空隙,由於港灣仍需作業,建了大橋便難以讓大型船隻通過,於是當年的工程師便想出了開合橋的做法。大橋開關以電力控制,中段可以在水平面旋轉九十度,在有需要時可騰出空隙讓高七米以上的大型船隻或躉船往來。這項建設,在一百多年前,可以說是一個極為先進的工程典範,展現了澳洲人在後工業革命時代的成就。

原來,跟世界上不少歷史建築一樣,派蒙大橋曾經歷一場保育爭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政府有見港灣附近興建了新的行車道路網絡而導致大橋封閉,決定把大橋拆掉。相關決定卻換來悉尼人民及專業人士的抗議,他們認為大橋具歷史價值必須保存。最終,政府把大橋保留,更劃為行人專用區,只限行人和自行車通過,並包括在達令港的整體發展計劃中。大橋不但逃過被消失於推土機下的厄運,在○二年更被政府列為應受保護的歷史文物建築。

變成行人專區的派蒙大橋,不但方便行人往返達令港的東西兩岸,更成為市民及旅客欣賞達令港景觀和水上活動的好地方。到煙花或燈光匯演的晚上,大橋上遊人滿佈,熱鬧非常。

達令港的單軌列車,一度行走在大橋上空達二十五年。到二零一三年,列車消失,更歷史悠久的大橋仍然屹立不倒。今天,每年在大橋走過的人數高達六百萬。列車拆卸後,政府更積極思索大橋空間的可塑性,民間獻計者多不勝數。例如增設綠化種植、設置獨立單車徑、加建上蓋、增加坐椅或餐飲設施等,一時引來議論紛紛。

由此可見,港灣的交通基建設施,例如天橋通道,隨時可以成為供市民作休憩用途的公共空間。

考察團在週末早上到訪,負責管理大橋的工程人員向我們講解開合橋的運作,更即場示範把大橋開啟。我們登上了位處大橋中央的控制塔。操作員先做廣播,通知所有遊人大橋即將開啟。行人需停留在閘前等候,過了閘的便要急步走過大橋。操作員視察過環境後,再拉動把手啟動機關打開大橋。我們從控制塔所見,大橋中央部份用了約一分鐘時間轉動了九十度,打開了中間的空隙讓船隻通過。船隻通過後,操作員再動按鈕,大橋中段又除除回轉,返回原位讓行人通過。

可開合的橋樑設計,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不是新事新物,世界各地也有無數相類似的實例。將建在港島東區走廊橋下的海濱板道,走線經過消防碼頭。我們可以考慮使用開合橋的設計,在有需要時把板道打開,讓消防船通過,水陸交通之間的矛盾即可迎刃而解。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