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限定」 敢於嘗試尋找突破

上週日,筆者到炮台山東岸公園出席了「模型巴海濱馬拉松」的起步禮。當天,十多部由車迷操作着的遙控模型巴士從炮台山出發,沿海濱一直駛到石塘咀西區副食品市場,全長達七點四公里。 另外,灣仔碼頭附近的臨時巴士站,在港鐵會展站五月開放之後搬遷,騰出的空地便在不足兩個月內改裝成小型賽車跑道,舉行「維港兒童自駕遊」活動。當天所見,小朋友們坐在小型汽車上,興高采烈地享受在海濱駕駛樂趣。同時,在灣仔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旁邊亦展出了俗稱「熱狗巴士」的退役巴士供市民參觀。 兩項活動,同屬海濱事務委員會和發展局海港辦事處為慶祝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二十五週年的活動。我們以「仲夏‧維港」作主題,在六個「海濱共享空間」添置不同特色的裝置,並在各場地舉行別具新意的活動,與市民共同享受維港海濱。「仲夏‧維港」,也是我們近三年來在海濱推動「期間限定」策略的階段性成果。 事實是,推動「期間限定」的概念,也有其發展進程。我們希望能夠不斷創新,為市民帶來新鮮感。所謂創新,不單限於建築設計,而是包括引入不同形式和媒介,令海濱更朝氣蓬勃。 「期間限定」概念的發展歷程,要從一對欄桿上的針織公仔說起。二零一九年四月,卑路乍灣海濱長廊首階段以「先駁通、再優化」策略開放,當時只開放海旁約六米寬的長廊,圍板背後的其餘設施仍在興建中。於是團隊便找來針織公仔藝術家在新建的欄桿上做些小裝置,為單調的欄桿賦予「和你看日落」的意義。同樣地,金鐘添馬至會展段(The Connector)在同年冬天開放海旁部分,團隊便自行在圍板上像做學校壁報般做了平面的聖誕樹作裝飾。以上可說是我們推動「期間限定」裝置的「山寨期」。 到二零年,「期間限定」進入「小店經營」階段。團隊嘗試在海濱放置了立體的玻璃纖維公仔,但也只是一兩隻獨立地存在。例如The Connector的粉紅復活兔。後來,感受到復活小兔的孤單,玻纖公仔開始一組組出現,並以統一主題貫穿 (例如The Connector的星座BB) 。 早期的「期間限定」,多以「打卡」為主,我們希望通過社交媒體吸引更多遊人到訪。後來,到二零年聖誕,團隊再創新意,開始從單純的立體裝置加入互動元素,例如卑路乍灣長廊的聖誕鹿車和旋轉賀年全盒等,更嘗試把一些裝置變成兒童遊樂設施。另外,各段海濱也開始分享「期間限定」裝置,例如星座BB從金鐘搬到荃灣,海豚裝置由北角走到西環等。 二一年,隨著各段海濱相繼落成,團隊更引進插畫家參與,為新開放的海濱創作主題,例如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的Chocolate Rain和荃灣海濱的癲噹村等。我們又舉辦了「海濱傢私設計比賽」,讓更多設計者加入「期間限定」裝置的行列,共同活化海濱。另外,感受過「期間限定」裝置於公共空間帶來的喜悅,不同機構也加入創作,例如香港設計中心在中環海濱的世界級裝置作品「川流不息」。 到二一年底,眼見海濱經已陸續接駁成延綿不絕的長廊,我們便開始把各段海濱「期間限定」項目以同一個主題創作。二一年聖誕的「一個聖誕‧一個維港」,和近月的「仲夏‧維港」便屬當中例子。 形式方面,在三年間我們從小規模的打卡裝置,到互動裝置,再進化至提供活動。這些「期間限定」活動,包括在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的「水上嘉年華」和聖誕市集等。又例如銅鑼灣避風塘附近水體的踩艇仔,和近日舉行的「遙控巴士馬拉松」及「維港兒童自駕遊」,都是我們為增加海濱吸引力所推動的活動。 三年下來,一步一足印。海濱事務委員會連同發展局海港辦事處將會繼續以創新思維,通過不斷觀察及與市民互動,讓大家有更多不同形式的海濱體驗。 【圖:十多輛遙控模型巴士在東岸公園主題區防坡堤出發,由車迷操作,展開長達七點四公里的「模型巴海濱馬拉松」。】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