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疫情陰霾 躍動活力海濱

二零二三年三月,政府撤銷口罩令,歷時三年的疫情終告結束。上月底,財政司司長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宣佈推動以市民為對象的「開心香港」活動,計劃提供美食體驗、遊樂和文青創作等活動,刺激本地消費和經濟,期望為社會增添笑臉。旅發局將在夏季籌辦以維港為舞台的大型海陸嘉年華,讓世界各地的表演團體進行舞蹈、音樂和街頭表演,與及燈光匯演。 疫情肆虐三年間,我們不但沒有慢下步伐,更從無間斷地延長並駁通維港兩岸各段海濱,在硬件和軟件上都有可觀的進帳。三年間,已開放的海濱長廊由一九年的二十一公里增加到現時的二十五公里,最長的一段由四點五公里延長至八點七公里。就已開放的二十五公里,當中港島佔約10.2公里,九龍佔約9.3公里,而位於荃灣和葵青一帶佔約5.5公里。 此外,我們又試驗了另類的海濱管理模式,以較少規則和限制管理,鼓勵市民互相尊重和包容,自由地按各自喜好,發揮創意地在海濱進行不同的活動。我們先從卑路乍灣海濱長廊開始,再陸續擴展至荃灣、灣仔、炮台山和銅鑼灣等路段,推動「海濱共享空間」的概念。 我們更在海濱增設了不同的水上和陸上活動設施,例如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的水上單車,灣仔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旁邊的「維港兒童自駕遊」,和銅鑼灣避風塘的「嘩啦嘩啦導賞團」等。 為了增加親水性,讓市民可以近距離接觸海水,在不受遮擋下欣賞維港美景,海濱設計在三年間亦有所突破。我們循序漸進地在不同地區引入無欄杆海堤和海岸堤階,落成後市民反應正面;海岸堤階更成為觀賞各項水上運動比賽的看台。 一直以來,我們在維港海濱的工作以香港市民為對象,近年不論在暢達度和連接性都大大改善。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也增加了不同活動的可能性,亦獲得市民的支持。今天的海濱,除了一般的休憩用途如閒坐散步、跑步釣魚外,還可以踩單車踩滑板,舉行藝術展覽市集和露天音樂會,運動比賽如馬拉松、帆船賽艇和龍舟競渡等,還有農圃、露天餐廳和水上食肆。市民到海濱走一趟,便會發現這裡相對於疫情前更是多元和活潑,而且段段有特色,處處有驚喜。 海濱,經已成為市民休閒運動吃喝玩樂的地方。受歡迎的程度,可從現場看見的笑臉和聽到的歡樂聲便可見一班。 隨著疫情完結,市面逐漸復常,相信日後會有更多大大小小裝置和活動在海濱出現。發展局海港辦事處亦已承諾,每年於海濱場地舉行至少三十項活動,這還未包括由其他機構主辦的海濱盛事例如大型演唱會、餐飲市集和燈光匯演等活動。 「如果要用一張照片代表香港,那必然是維多利亞港。」筆者相信,海濱雖不為遊客而建,但遊客往往會喜歡到一些受本地人青睞的地方。三年疫情過去,香港重新啟動旅遊業。延綿不絕的海濱平台已搭建好,正好讓不同部門和機構舉辦不同更大型的活動,令海濱更朝氣蓬勃,吸引更多外地遊人到訪。 【圖: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以「先駁通、再優化」策略建造,讓市民可以盡快享用海濱及欣賞維港日夜美景,場地亦設有不時更換的「期間限定」裝置藝術。】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