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叮叮」 細看舊城變遷

【圖:電車有一百一十年歷史,是香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最近,有退休規劃師提出取消電車中環路段,以解決交通擠塞,立即惹來坊間熱烈討論。本來筆者認為這是份屬無聊的建議,根本不值得費時討論,一笑置之便算。豈料傳媒朋友鍥而不捨,一直追問筆者意見。最後為了脫身,還是直接了當說了幾句:「電車遊走港島超過一個世紀,是香港珍貴的文化資產,一定要保留。你說電車阻路,其實阻路的又豈止電車呢?」

事實是,電車在舊城穿梭百年,見證著這城市的轉變。電車路就是從前的維港海濱,隨著城市發展,海岸線逐漸北移。電車路兩旁的建築物,從低矮的舊唐樓,變成高樓大廈。電車經過之處,也有不少保存下來的歷史建築和舉世聞名的當代建築。要窺探舊城風貌,閱讀香港歷史,除了步行之外,乘電車也是個極佳的選擇。

還記得,十年前一群建築師為了推動市民欣賞香港建築,成立了香港建築中心,更與電車公司合作,每個周末舉行「築電之旅」。筆者也曾在活動中作導遊,向乘電車看建築的參加者講解沿途景致,介紹特色建築。

單是從上環到灣仔的一段路段,已有不少極具觀賞價值的建築物。

從上環登上電車,經過傳統的海味店鋪,前面出現的是以紅磚建成的上環街市。上環街市落成於一九零六年,屬充滿古樸風味的愛德華式風格。麻石的柱子和圓拱形的窗戶,是當年的建築特色。該建築物於一九九零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在一九九一年重修後改名為西港城。

離上環街市不遠處,是建成於一九三九年的中環街市。中環街市以混凝土作結構,簡約線條設計,與滿佈裝飾的上環街市風格迴異,屬上世紀三十年代盛行的包浩斯風格,特徵就是流線形的外牆和橫向形的窗戶與屋簷,中間還有個大光井。同一風格的建築,還有灣仔街市。中環街市在二零零三年停止營運,至今仍等待市建局展開漫長的保育工程。

穿過中環核心商業區,這裡商廈林立,有巴馬丹拿設計的置地廣場和渣打銀行,該建築師樓在中區還設計了不少商廈,例如前身為康樂大廈的怡和大廈和交易廣場等。電車路上亦不乏世界級建築大師的作品,有英國建築師霍朗明設計的匯豐總行和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中銀的背後,是嚴迅奇設計的花旗銀行大廈。值得一提的,是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舊中銀大廈。這是當年盛行的藝術裝飾風格,也曾是中環最高的建築物。

在舊中銀對面,矗立著前立法會大樓。大樓於一八九八年開始興建,至一九一二年才落成啟用。建築物屬新古典主義派風格,外型雄偉,最觸目的要算是屋頂上的圓拱和外立面中央部份的三角形山牆。山牆頂部矗立著一座希臘特彌斯女神蒙眼雕像,她右手持著劍左手持天秤,以示不偏不倚,公正無私的法律。

經過金鐘的太古廣場,電車走進新舊交替的灣仔。在這裡,舊區重建不斷進行,老舊建築已所餘無幾。軒尼詩道與莊士頓道交界處的三角教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改建為集教堂與商廈於一身的高樓。舊唐樓逐一消失,只餘下修頓球場斜對面的和昌大押。從前的喜帖街,今天變成像主題公園內的小鎮大街。沿莊士頓道再轉出軒尼詩道,又看見那幢屹立八十年的舊唐樓同德押,經已被圍上棚架,很快便會黯然地從城中消失。


乘電車看建築,細看舊城變遷,一座座滿載故事的建築物擦身而過,簡直是目不暇給。誰說電車走得慢?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