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廊板道 連繫維港海濱

【圖:為了避免填海,建議中的行人板道,將建在在東區走廊下方的空間,以現有的橋躉承托。】


維港海濱全長七十三公里。把兩岸海濱分別連成一線,讓市民可從維港北岸自荃灣跑步到鯉魚門,或從南岸自堅尼地城至筲箕灣,一直是社會的海濱願景。

過去十年,在前共建維港委員會和現在的海濱事務委員會的推動下,一段段的海濱長廊相繼落成。今天,市民可在九龍區沿海濱從尖沙咀走到紅磡,啟德跑道公園也在年前完工,觀塘海濱亦延長至一公里。此外,港島的海濱長廊亦逐步連接起來,包括西區中山公園至上環、中環新海濱至添馬艦、鰂魚涌至鯉景灣等。不過,要駁通整個港島北岸,要克服的困難實在少。尤其在北角區,沿海土地被私人物業佔據,令長廊沒法連接。由於受《保護海港條例》規限,不能填海增加土地,實在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要走出困局,便要另闢溪徑。唯一辦法,便是在北角區對開的東區走廊下端建設一條板道,板道由橋躉承托,無需填海,便可把被私人物業間斷了的海濱連接起來。這個建議在○九年規劃署進行的「港島東海濱研究」過程中提出,深受市民的支持,還希望盡早落成。

海濱行人板道的興建,除了可以解決港島北岸海濱長廊的連接性外,亦成為便利的運動設施,供市民散步緩跑騎單車,實踐健康生活。另外,板道將成為獨特及具標誌性的城市設施,吸引遊人前往海濱。新增人流亦可為區內商業、零售及餐飲等行業帶來正面的影響。

東區走廊雖然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但一條高架道路建在海旁,一直被認為是大煞風景的障礙物。相信建成往後的板道,可令市民重新近距接觸海港,欣賞維港美景。走廊的支柱和橋墩經翻新後,亦可令整體空間景觀得以改善。

擬建的行人板道分成東西兩段,總長度達二公里。第一段自北角油街對出的新填海已規劃作休憩用地開始,一直伸延至糖水道。再接駁回前北角邨外北角碼頭的海濱長廊。第二段則由電照街對出海面東延至鰂魚涌海濱。

要建這板道,還要克服不少技術問題,例如不能影響船隻在現有碼頭的運作。板道東面有個滅火船碼頭,因此便要將板道升高,令板道變成高低起伏的路徑了。

不過技術問題還好解決,最複雜的,又是回到《保護海港條例》的考慮。雖然建設中的板道不需在海中填土形成土地,然而一些新建的保護樁柱,在《條例》的定義下仍被視為填海。

另外,原來覆蓋水面的行人板道,雖然沒跟海水接觸,但因可能會限制水域的使用,影響海港面積,又被認為可能涉及《條例》。

在嚴格的《保護海港條例》的「緊箍咒」下,要拆解,便要證明有關工程具備凌駕性公眾需要。這包括社區於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的需要。另外,亦要證明相關工程是無可替代,而填海面積亦是最小。

故此,要成就這條連貫海濱的唯一行人通道,便要先獲得社會的廣泛支持。據說,在剛完成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中,近九成受訪市民贊成興建東廊板道。


筆者期望,東廊板道應盡速進行,及早讓市民享用延綿不絕的海濱長廊。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