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居日 「侷住」「築青亭」

【圖:比賽冠軍作品《築青亭》,建議「空間互借」,鼓勵鄰舍共享空間。】


聯合國把每年十月第一個星期一定為「世界人居日」(World Habitat Day)。國際組織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在十月三日舉行座談會,並邀請筆者擔任講者之一,以「香港貧民窟」為題,探討香港居住狀況,狹小空間的衛生與安全等問題,從而探索有何解決的辦法。

無獨有偶,由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舉辦,題為《侷住》的攝影展覽,現正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展覽展出五十幅由攝影師Benny Lam拍攝香港繁華背後的擠迫住屋面貌,反映劏房問題嚴峻,貧窮家庭生活在惡劣環境當中。廚廁合一的情況,見怪不怪。

本週三,由香港建築師學會主辦,香港房屋協會贊助及香港青年協會支持的「創意青年住屋設計比賽」進行頒獎典禮,並宣佈比賽結果。冠軍作品題為《築青亭》,由陳灝揚、陳灝賢、陳宇軒、劉紹禧及霍歷勤五位年輕建築師組成的團隊設計。

以上三個活動,都與香港居住問題息息相關。由於樓價高企,公屋輪候時間不斷延長;不少市民被迫屈居於環境衛生惡劣的狹小房間。工廈業主又為金錢利益犯險,把單位劏成住宅出租。工廈劏房更成為城市計時炸彈,一旦遇上火警,後果嚴重。政府要取締,又未能及時提供替代居所。如斯困局,又是歸咎於「土地問題」。

如何為社會提供可負擔的居所,成為香港目前迫在眉睫的頭痛問題。

面對土地供應短缺,租金高昂,要樓價可負擔,單位越建越細便成大勢所趨。因此,如何設計出面積細小但舒適宜居的居住單位,便是「創意青年住屋設計比賽」的主要要求。我們建議,把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呎的單位,以三點七米的樓層高度做設計;好讓建築師以立體思考,由面積變體積,利用額外空間發揮創意。

為了設計一個有年輕人參與,而又真正適合年輕人居住的住屋設計方案,我們同時邀請了青協就年輕人對住屋的期望進行調查。青協除了以隨機抽樣的電話問卷訪問十八至三十四歲的青年,亦舉辦了四場聚焦小組訪談,探討年輕人喜愛的起居生活模式,並就住屋設計分享意見。

設計過程採用「由下而上,與民共議」的原則進行,最後入圍的五個年輕建築師團隊分別出席了七場交流會,透過聆聽、對話和模型製作等方式,與超過一百二十名年輕人交流,了解他們對家居設計的要求。

五件作品各有特色,為青年住屋這議題提供極具前瞻性及創意的提案。《二分一》透過釋放公共與私人領域的界限,重塑屬於香港的微觀生活地形。《壹伙宅》希望透過活動牆身設計的靈活性以鼓勵青年人從多方面表達自我。《揀.宅》透過模組化的建築組件,讓年青人自己組裝理想空間,實現無限可能。《協作式青年公寓》以半開放式居所及善用走廊,創造鼓勵鄰里共同協作的青年住所。

冠軍隊伍的《築青亭》則打破傳統住宅單位的邊界,推廣「共住」的生活模式。建築師把睡床置於洗手間之上,增加起居廳的空間。貯物櫃成梯級狀方便上落。他們又以書櫃作大門,又建議「空間互借」,騰出局部住房空間與鄰居共享,令到人人都可以「住大些」。

作品還將傳統置在「蛋糕樓」平台的會所設施和公共空間拆解,重整在住宅單位之間,令圖書室、休閒室,籃球場和運動室都「梗有一間在附近」。團隊認為:「公共設施融入社區,構建新世代的鄰里關係。」

今年十二月下旬,市民可前往香港科學園,置身於一比一的示範單位,感受冠軍作品及其設計概念。另外四組優異設計作品亦會同時展出。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