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藝裳 為公共空間添創意

常聽過不少人批評,香港的公共空間設計單一和沉悶。遊走城市每一個角落,到處都是一式一樣的路牌,一式一樣的欄桿,一式一樣的垃圾桶。公園內的座椅街燈也是大同小異,都是由易於管理角度出發,缺乏創意。

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共空間的設計都由政府建築署或大型建築師樓負責設計,年輕專業人士縱有創意理念,卻難以有機會一展所長。

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發展局聯同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合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城市藝裳公共藝術比賽」。希望藉著比賽,提供更多的平台讓不同年齡的專業人士和藝術家發揮創意,亦令城市公共空間增添美感和想像力,為城市帶來愉悅的氛圍。

比賽以隊制形式進行,每隊人數不限。為了鼓勵跨專業合作,我們要求每隊最少須有兩個來自不同專業的隊員,其他隊員則沒有特定的規限,他們可以是設計師或藝術家等。

我們在全港物色了九個位置,當中包括了海濱長廊、海旁天橋底和一些街道上的安全島。並要求參賽者利用街頭藝術裝置、擺設、雕塑、繪畫或其他形式以美化這些公共空間。比賽分為三個組別,分別為(A)維港旁的設計(Design by Victoria Harbour)(B)飛躍天橋底(Flyover Fantasy);以及(C)動感之都(City Momentum)。主辦單位將提供製作費用,讓勝出者在預算內設計、製作安裝及保養作品。各個組別的預算上限由六十萬至一百八十萬不等,九個地區的總預算為八百二十萬

過去幾年,在海濱事務委員會推動下,政府在中環海濱推出了多個短期項目。包括相對靜態的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和充滿熱鬧氣氛的摩天輪和海濱活動空間。「維港旁的設計」組別的四個地點,剛好散落在中環新海濱一動一靜的兩個主要位置。參加者可以自由選擇地點,讓展品與海濱環境及遊人互動。

近年落成長達近一公里的觀塘海濱長廊,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起動九龍東辦事處亦把海濱旁邊的天橋底空間,變作舉行表演藝術和裝置藝術的場地。「飛躍天橋底」組別的要求,便是把觀塘繞道下的十六根巨型柱子以壁畫美化,為沉悶的天橋結構注進美麗的色彩,把天橋底變成半露天美術館。

道路,一直是被人忽略的公共空間。道路的設計往往是以功能為主,地磚欄桿燈柱都是標準化的,亦鮮有考慮美學上的要求。「動感之都」的一組,在港九新界選擇了四個路邊的空間,例如是位處太古城和葵芳的安全島,讓參賽者進行重新裝置,創作出既有品味並與道路環境互相呼應的作品。當然,設計者要面對的挑戰,便是作品要照顧道路使用者的需求,和避免對交通安全構成影響。而且,馬路地底佈滿水渠電纜等設施,相關設計亦不能防礙該等設施的維修工作。

所有參賽隊伍將會在四月七日前提交建議,隨後由九人組成的評審團評審。選出的隊伍將在二至三個月內完成作品。作品將作一至三年的長期展出。到時,這些公共空間將會煥然一新,增添了地方的趣味吸引力,啟發城市更多的創意


【圖:瑞典斯德哥爾摩海旁的藝術裝置。建築師以刻有圖案的金屬板造成梯級,讓遊人閒坐和欣賞海景。】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