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港於民 一步一腳印

【圖:中環新海濱部份已建成海濱長廊及公園,其餘地方則通過短期租約讓經營者舉辦多元化的活動。】


上文講述回歸二十年維港的變遷,與及共建維港委員會和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工作。從大型海濱地區規劃到海濱長廊和公園的設計與建造,我們都一一參與;目的就是讓維港海濱成為人人可享的公共空間。把全長七十三公里的維港兩岸海濱連成延綿不絕的海濱長廊,讓市民近距離親近海港,亦是我們的願景。

要實踐這宏大願景,不能一蹴即就,只能見一步走一步。要知道,維港海濱並非白紙一張,有填海工程正在進行中的,有仍然用作貨物裝卸用途和避風塘的,也有被其他政府部門、公共機構或私人物業佔用的。因此,要把海濱變成連成一線的長廊,就像砌拼圖,可做的便先做。

自海濱事務委員會在一零年成立以來,我們先後完成了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鰂魚涌海濱長廊;油麻地海暉道、紅磡、和觀塘海濱長廊;與及啟德跑道公園等。這些短期工程能夠讓市民盡早享用海濱,飽覽維港景致。至於北角海濱,因屬私人物業範圍,我們於是建議在東區走廊橋下興建板道以連接長廊;相關建議亦已在本年初進行了公眾參與活動。

不過,海濱長廊一般由康文署作管理,受制於《遊樂場地規例》,在管理上有不少限制。例如缺乏小商店和餐飲設施,沒有街頭藝術和表演,又不准自行車進出;與朝氣蓬勃的世界級海濱相距甚遠。在零八年的共建維港委員會年代,委員們曾到世界各地受歡迎的海濱取經,當中包括倫敦、悉尼、新加坡、三藩市及溫哥華等,以探索一個適合的模式以管理維港海濱。

既然由政府管理諸多規限,由私人機構管理又難以獲得公眾認同(早前星光大道延伸段的爭議便屬一例);因此自二零一一年起,委員會便積極討論並建議成立專責的海濱管理局,以更靈活和多元化的模式管理海濱。上屆行政長官在一二年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亦對成立海濱管理局的建議反應正面。

我們分別在一三和一四年就成立海濱管理局的建議展開兩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成員亦曾到立法會和九個與維港海濱相連地區的區議會介紹建議;雖然市民對建議細節上有不同意見,但對成立海濱管理局管理維港海濱表示支持。一六年初,我們把最終報告向行政長官提交。可惜,一七年的《施政報告》卻認為成立管理局「條件未成熟」,暫時擱置,實在令委員們非常失望。

面對海濱管理局成立需時,為了令海濱更活潑更具吸引力,我們連同發展局海港組,把中環新海濱以短期租約模式租與經營者以舉辦不同的活動。此後,海濱出現了小型摩天輪,亦舉行了嘉年華會、遊樂場、餐飲活動、馬戲團表演、室內和露天演唱會等。這些活動,除了令海濱更朝氣蓬勃和多元化外,亦深受市民及旅客歡迎。

海濱管理局未能成立,政府決定先以專責團隊和專款專項的方式提升優化維港海濱的工作海濱事務委員會將連同由海港組強化而成立的海港辦事處繼續推動落實優化海濱的項目,進一步伸延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美化周邊用地及改善海濱暢達性。政府已預留億元作首階段推動海濱發展之用

接下來,我們將會利用該專款陸續在各區實踐多項海濱優化工作,例如紅磡碼頭和荃灣海濱,與及港島方面的西營盤和連接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至灣仔會展海旁等。

另外,我們亦不會放棄成立海濱管理局以更有效建設和管理海濱的目標,希望有心有力有承擔的新一屆政府能接納建議,好讓耕耘多年的海濱工作能夠踏出重要的一步。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