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綠建之旅 空中花園漫遊

【圖:達士嶺組屋(The Pinnacle@Duxton)由七幢五十層高的樓宇組成,是新加坡密度最高的公共房屋。兩個空中花園成為1848戶住客的公共休憩空間。】


上周末,筆者參加了由香港建築中心舉辦的「新加坡綠建之旅」。我們一行四十多人,在四日三夜緊密的行程中,參觀了新加坡近十年落成的多項新建築,當中包括住宅、酒店、商廈、學校、博物館、運動場和主題公園等。

這一篇,先講公共房屋。

在新加坡,超過八成的國民都是住在由政府興建的公共房屋,又稱為組屋。這些組屋由建屋發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提供讓國民購買,就像香港的居屋計劃。新加坡的公共房屋不像香港公屋的倒模式設計,每座屋苑都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一些屋苑設計,看上去就像香港的私人豪宅。其實,新加坡的公屋單位,往往比香港不少聲稱豪宅的面積更大。

周日大清早,「睇樓團」來到丹戎巴葛區(Tanjong Pagar),參觀這座全新加坡樓宇高度和密度都是最高的公共房屋,落成於二零零九年,單位數目共一千八百四十八戶的達士嶺(The Pinnacle @Duxton)。達士嶺由七幢五十層高的樓宇組成,佈局按地形成問號的形狀,中間有個大花園,解決了單位互相對望的問題。建築師更以橋梁結構在二十六樓和五十樓把七幢大樓連成一線,造成兩個空中花園,成為屋苑的最大特色。

別具特色的建築設計,原來是通過設計比賽產生。達士嶺前身就是新加坡於一九六三年建成首兩座出租公屋所在地。由於地塊具歷史意義,又要保存有歷史價值的樹木(據說是由前總理李光耀先生親自種植的),政府市區重建局便在二零零一年舉行比賽以尋求一個既高密度又具創意的建築設計。當年的比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三十二個國家共二百二十七份參賽作品,結果新加坡建築師ARC Studio Architecture + Urbanism聯同RSP Architects Planners and Engineers的設計脫穎而出。作者便成為這劃時代項目的建築師。

來到達士嶺,當然要登上屋頂的空中花園看個究竟。五十樓的空中花園是對外開放的,但要進場便要先付坡幣六元入場費。

我們乘電梯到五十樓,穿過鐵閘,眼前便是這堪稱全世界最長的空中花園。在這裡可以從高空三百六十度飽覽海港和城市的風景。真沒想過,不少城市都有瞭望塔讓遊客居高臨下欣賞城市景致;但在新加坡,遊人竟然可以公然登上一座摩天公屋俯瞰全城,可見當地政府對自己的房屋政策實在引以自豪。

高層建築既高人口密度,又要提供足夠戶外休憩空間,公共空間向高空發展遂變成理所當然。達士嶺的兩個空中花園便為屋苑增加了近一公頃的戶外空地。五百米長的空中花園,除了種滿樹木外,還有草坪、人造沙灘和不同設計的座椅供住戶享用;上端還有一個宴會廳作舉行室內活動之用。我們留意到,可能因為屋頂花園向外來人士開放,這裡住客不多。而二十六樓的空中花園則是住客專用,故此居民大都選擇到該樓層作休憩活動。從高處向下望,下層的空中花園有緩跑徑和兒童遊樂場。住客要做運動,都不用落地。

屋苑的另一特色,就是住戶可以前所未有地自行選擇外牆設施,包括花槽、窗戶、窗台和露台。這個「度身訂造」的點子,令樓宇外牆可以出現不規則的構圖,增添了外立面的趣味性,且打破了高層住宅經常出現那沉悶和千人一面的感覺。建築師對設計的要求,實在值得嘉許。當然這也需要政府當局的配合,否則便難以成事。

我們在天台興高采烈地逗留了近一句鐘,回到地面的公共空間走了一圈。地面花園內有展板向參觀者介紹新加坡的城市發展。

看罷這獨一無二別具創意的公屋建築,朋友們都談論著同一個話題:「為甚麼我們的公屋都是倒模般的千篇一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