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住房短缺 貨櫃屋解困

為了紓緩日趨嚴重的房屋問題,政府扭盡六壬尋找解決辦法。繼早前由社聯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由非政府組織營運市區空置舊樓單位以廉價出租後;近日更提出引入貨櫃組合屋用作過渡性房屋。據悉,社聯已組成了專業人士團隊,在過去大半年研究貨櫃屋的可行性,亦獲得發展商表明願以一元出租用地,若一切順利並獲政府批准,最快可於明年開展項目。發展局亦表示對有關建議持開放態度。

貨櫃屋的建議甫出台,坊間隨即議論紛紛;媒體亦爭相追訪建築師、工程師和測量師等專業人士做評論。有人關注「貨櫃本應用來載貨,怎能住人?」也有輿論認為貨櫃屋邨作臨時房屋就像時光倒流,把今日的香港帶回上世紀八十年代為安置木屋區居民而興建臨時房屋區的日子。

究竟,貨櫃住人是否可行?在香港建貨櫃屋又有甚麼考慮因素?貨櫃屋往哪裡建,對解決房屋問題又是否有效?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用貨櫃組合作樓宇,在建築界並非新事物。社聯亦舉出了荷蘭的一些案例,例如私人發展商Tempohousing便以舊貨櫃改裝成學生宿舍,以九個月時間興建共一千個具獨立廚廁的單位,並由社會房企de Alliantie負責管理和出租,屋邨還設有商店和球場等設施。後來更以貨櫃建酒店為外來員工及有需要人士提供短期住宿。

香港現時並沒有合法的貨櫃住屋案例,但貨櫃應用在建築設計上作其他用途便有不少成功個案。觀塘繞道下的「起動九龍東」辦事處便是用貨櫃建成;鄰近新落成的反轉天橋底二號及三號場也是以貨櫃作為活動室、小食亭和表演場地後台等。此外,環境局推動的「綠在沙田」和「綠在東區」環保站,亦同是以貨櫃作為主要設計單元,更曾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獎項以表揚其優秀設計。不過,這些建築物,全部只有一至兩層高,而且都不是用作二十四小時全天候使用的居住用途。

香港夏天炎熱的天氣,再加上暴雨和颱風的影響,都是以貨櫃作住屋要面對的一大挑戰。有曾在貨櫃作則樓的建築師分享經驗:「由於貨櫃物料傳熱度高,一到炎夏,開盡冷氣也覺得熱。下大雨時屋頂滴滴答答滴響個不停。而且金屬板冷縮熱脹容易產生縫隙,漏水問題亦不容忽視。」

當然這些關於隔音隔熱防水等技術問題都可解決。但興建多層住宅便必須符合《建築物條例》對採光、通風、耐火、結構和逃生等條件。這些都是關乎樓宇安全衛生的要求,就算是臨時房屋,政府屋宇署亦難以妥協。

另外《建築物條例》亦有無障礙通道的要求,以方便輪椅使用者到達樓宇任何地方。除非當局把要求放寬,否則安裝電梯則是無可避免。

因此,一旦要滿足所有法例上的要求,造價和建築期必然比簡單的「砌積木」做法明顯增加。

貨櫃屋的好處,是建築期短,可以加快臨時住屋的供應。但往那裡建卻是最核心的問題。香港覓地困難,在市區內可以建住屋的土地都幾乎用盡。已劃為住屋用地但未發展的空地,一旦興建臨時房屋便會佔用了可建永久性房屋的用地,反而延誤了長遠更多的住宅單位供應。至於佔用非住宅用地,又要做交通和環境評估和通過城規會等審批程序,既費時亦沒保證一定獲批。

早前有學者建議利用天橋底等閒置空間建貨櫃屋作臨時居所,但社會對「睡天橋底」的觀感有意見,相關建議最後束諸高閣。筆者忽發奇想,如果在啟德未發展的公園用地,或在中環新海濱建貨櫃邨,不知市民大眾又怎樣看?


說到底,任何提供臨時房屋的方法,都只能換取時間以待政府加快興建永久性房屋。要對症下葯,還需大範圍增加公共房屋用地的供應。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