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共贏 拆解旅巴泊位困局

【圖:旅遊事務署建議在啟德前跑道區近公眾碼頭的臨海土地暫時用作短中期旅遊車停泊用地,以分流土瓜灣的擁擠。】




近年,旅遊巴士泊位短缺成為一直困擾港人的問題。最近傳媒報導,觀光船旅客逼爆土瓜灣一帶碼頭,對附近居民造成滋擾。為了紓緩上落船旅客集中一區,當局建議把旅客分流至其他碼頭,於是向因尚未發展完成而附近民居較少的啟德發展區打主意,希望把啟德跑道上的兩幅臨海官地用作旅遊巴泊位用途。不過,要把海濱土地用作停泊車輛,便要先過海濱事務委員會一關。

海濱事務委員會一直以來都是海濱願景的推動者和守護者。我們積極倡議「還港於民」,建議把不適切的用途,例如貨物裝卸區、泵房和其他機電設施搬遷,把海濱土地連接成為延綿不絕的海濱長廊作為休憩用地。另外,過去也有因海濱土地空置而用作臨時停車場和廣告招牌的申請,在會議中亦因不符合《海濱規劃原則》而遭委員會否決。

旅遊巴士逼爆市區要分流,但搬到任何地區都會被當區居民反對,怕加重交通擠塞,也怕干擾市民生活。旅遊巴士泊位短缺既是事實,但又似乎是一項不受歡迎的設施,引發新一輪的「鄰避症候群」(即「我認為有需要,但就別在我家後院」)。旅遊事務署為解決困局費煞思量,終於發現啟德民居少(自然反對聲音也較少),而且前跑道處又恰巧有個公眾碼頭,方便遊客上船參加「維港遊」。因此決定向海濱事務委員會闖關。

本週三,海濱事務委員會啟德海濱發展專責小組舉行會議,討論相關議程。

旅遊事務署表示,為紓緩大量旅客在土瓜灣碼頭登船參加「維港遊」的壓力,建議用啟德公眾碼頭作分流,並希望徵用啟德前跑道末端近碼頭的兩幅臨海政府土地分別用作短期和中期旅遊巴停車場。當局指「維港遊」主要在黃昏進行,每晚約三至五班船,每船可載約二百人。另外,為免車位被濫用,當局指相關入境旅行團須事先作登記,方可使用有關泊位。

事實是,兩幅海濱土地原本並非規劃作旅遊車泊位,而長遠用途是跑道公園第二期,即人人可享的休憩用地。至於長期的旅遊車停泊處,則設置於較近內陸已規劃作旅遊中樞項目的一幅土地。但由於該土地即將出售,此刻難以用作臨時停車場。

用海濱作停車場既是「揀無可揀」,但又要合乎「海濱規劃原則」,旅遊事務署於是想出辦法,把停車場的地界從海濱後退,騰出海濱空間,亦建議在短期停車場用地外興建一條與跑道公園第一期連接的海濱長廊供市民享用。

有關工程將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負責,在重鋪停車場地面外,亦在海濱長廊部分鋪上與跑道公園海濱相配的地磚。換句話說,在提供額外停車泊位的同時,亦提早把啟德跑道公園的海濱長廊延長約二百三十米。此舉亦符合了海濱事務委員會近期倡議的「先駁通、後優化」的原則。

筆者認為,雖然大量遊客和旅遊車在各區造成滋擾,不受歡迎;在海濱用地作停車場也不理想。但從正面看,在啟德區公眾碼頭附近停泊旅遊車作分流既可紓緩土瓜灣和九龍城的擠迫情況,亦可把旅客帶到啟德海濱欣賞維港美景,又增加這個本來渺無人煙的碼頭的使用率,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再者,興建停車場工程同時可提早落實海濱長廊延伸,對改善海濱的可達性和連貫性有正面作用,又可讓市民及早有更多空間近距離親近海港,可說是個雙贏的方案。

在會議中,委員亦建議政府可藉此機會改善碼頭上落客設施,在海濱區提供更多的旅客友善設施如遮蔭和洗手間等,又或者在海濱設置「打卡位」等。

終於,這個既可解決旅巴泊位問題又可活化海濱的建議獲得委員會的支持。可謂互惠共贏,相得益彰。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