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暢達多元的維港海濱


不經不覺,筆者參與維港海濱工作已十五年。還記得在零四年,社會正陷入維港填海的一片爭議中,政府成立了共建維港委員會,與民共議,為優化海濱還港於民出謀獻策。到一零年,委員會升格為海濱事務委員會,加入問責官員的參與,繼續朝著一個「朝氣蓬勃、富吸引力、交通暢達及可持續發展」的海濱願景努力。過去十五年,筆者作為委員會成員,見證了海濱的逐步蛻變,不但加強了暢達度,亦更有活力。

今天,維港內的填海工程已全部完成,兩岸的海岸線成為永久的海濱。海濱全長七十三公里,至今已有二十一公里向公眾開放,讓市民可近距離接觸海港,在美麗的景致相伴下閒坐看海跑步釣魚,與摯友談天或是享受天倫之樂。

今年二月,財政預算案更預留六十億作海濱發展,展現政府對優化海濱還港於民的承擔。政府計劃,在十年之內把海濱長廊延長十三公里。最近,海濱事務委員會亦舉行集思會,共同探討往後的工作目標和方向。

過去十五年,我們一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循序漸進」模式,把海濱逐段連接,「做得幾多得幾多」。雖然維港兩岸的海濱大部分已劃為休憩用地,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即時落實。我們承諾會把握機遇,繼續把海濱接駁,改善海濱的連貫性。為了盡快還港於民,我們更建議採取「先接駁,後優化」的靈活措施。即在未落實長遠設計前可先以簡約設施開放長廊部分,再繼續展開其餘工程。

過分單一的設計會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海濱規劃應按不同地區的特色文化及社區需要,因地制宜,有動有靜。我們將致力推動多元化的設計,令海濱更具活力和趣味。例如可以考慮採用無欄杆設計,以坐椅代替欄杆;減少視覺障礙之餘,也可增加親水性。又例如在微斜的堤岸上設置梯級,亦可讓遊人更接近水體。

我們亦正研究更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例如引入私人機構或非政府組織的參與,跳出以康文署管公園的固有框架,以容許更多元化的活動在海濱區進行。

事實是,海濱作為公共空間,除了是休憩用地外,也是一個推動不同活動和文化的平台。海濱可以是個讓遊人吃喝玩樂的地方,或者是親子樂園。海濱可以是表演場地,是賽車競技場,或水上運動場。海濱可以是藝術展覽館,是社區農場,或環保戶外教室。隨著海濱長廊逐步延伸,我們將有更大空間容納更多不同的可能性。透過不同設計及彈性管理,鼓勵社區參與,發揮最大的創意和想像力。

如何把海濱建設成具吸引力的地方?過去的討論都聚焦在海濱的規劃、設計和建造。然而大型規劃設計都要討論經年,再加上冗長的建築期或其他不確定因素,許多鴻圖大計都未能成事。相反,一場音樂會、一座水中雕塑(例如早前被譏為浮屍的COMPANION)、或是一個小故事(例如針織公仔小王子在海濱看日落),經過遊人自拍和社交媒體宣傳,都可為海濱地區帶來大量人流。由此可見,一些「期間限定」的活動,即在特別時段提供特別活動,可以令海濱更多變活潑,豐富市民的體驗。我們會積極推動海濱出現不同的話題,成為一個會說故事的地方。

維港是香港的標誌,也是港人引以為傲的地方。我們會與社會一併努力,成就我們的共同願景:「港人之港,活力之港。」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