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山窿公園 貫通西區海濱

【圖:位處中西區豐物道海濱休憩用地,以混凝土渠筒組合而成的遊樂設施,鼓勵孩童發揮想像力。】



上月底,港島西區的一段海濱長廊開幕。這段海濱,有個有趣的名字,叫「捐山窿公園」。

其實,公園的正式名稱是「中西區豐物道海濱休憩用地」。趣怪的別名來自公園內的幾座兒童遊樂場的裝置。設計者以混凝土渠筒組合成遊樂設施,讓孩童在「山洞」內外走動。設計靈感來自香港上世紀七十年代葵涌石籬內的遊樂場。還記得,四五十年前的遊樂場,可以盪鞦韆滑滑梯,也有搖搖板爬鋼架和轉。這些設施雖然設計簡樸,款式單一,但孩童們都玩得樂而忘返。

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周日,筆者打著雨傘,穿過中山公園體育館,來到這段海濱看個究竟。由於天雨關係,海濱人流不多,但卻仍有釣魚客在欄桿外垂釣,偶爾走過幾個前來跑步的市民。長廊上放了幾個樣貌可愛的大頭娃娃雕塑,相信必會成為遊人「打卡」熱點。公園中央,設有用木材搭建成的滑梯和玩水設施。草地上有隨意疊起的卡板,可以充當作座椅之用。公園內近馬路旁放了四個桃紅色的貨櫃,外表鮮艷奪目,內裡更另有乾坤。原來這些都是展覽室和活動室,為市民提供空間作親子工作坊和展覽等活動之用。到訪當日,四個美術館分別以「衣服」、「文字」、「玩具」及「建築」作主題展覽。

最觸目的,自然是那幾座以渠筒組合而成的「山洞」裝置,地面舖上色彩繽紛的安全地蓆。山洞除了作為遊玩設施外,更以香港電影為主題,二十套經典電影剪影放在不同的渠筒內。孩童可一面在山洞外攀上攀落,又可穿過山洞與電影角色合照,寓學習於娛樂。有別於現代化公園的千篇一律,這裡的遊樂設施沒有特定規則,讓孩童自由發揮想像力,怎樣玩都可以。據悉,渠管的主題不斷轉變,管理單位將在每月介紹不同的香港文化,令遊人每次到來都會接觸到新事新物。筆者認為,這些「期間限定」的活動,將可豐富到訪者的體驗,大大增加海濱的吸引力。

傳統的公園,遊樂設施早就圍上欄桿。「小孩跌倒怎麼辦?」傳統公園的管理者這樣說。大型雕塑也甚為罕見,就是怕人攀爬;隨意嬉水也不可以。那麼,眼前所見的公園裝置和遊樂設施,又為何能夠與傳統公園截然不同?

原來,捐山窿公園的管理者,是中西區區議會而非管理一般公園的康文署。在區議會的推動下,民政事務專員找來本地學生和年輕設計師為公園做設計,再統籌一眾社區團體在公園舉行不同的活動。由於管理及營運者的不同,跳出了固有的框架,令設計更創新,更有彈性,遊樂設施也更好玩。另外,建築期也比傳統公園更快速。

由此可見,要海濱更多元化和更有活力,便需要包容另類的管理和營運模式。

筆者曾經形容,海濱的工作就像砌拼圖,砌得一塊得一塊。去年中,西區副食品市場外的四個碼頭變身為海濱公園,隨後第五個碼頭一段亦相繼開放。今天,長廊再向東伸延至捐山窿公園海濱及東邊街以北,再連接至中山紀念公園,總長度達一點三五公里。除了港澳碼頭一段外,中西區海濱已大致全面接通,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此外,市民從此可以從西區沿海濱,經過中環碼頭,一直跑步到金鐘添馬公園。

預料到今年年底,長廊將會延伸至灣仔會展海旁。

筆者感謝中西區區議會多年來的努力推動,與海濱事務委員會共同合作,為達致維港海濱連成一線的願景寫下重要一章。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