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高懸維港夜空



我是建築師﹐也是教徒。二十多年來的工作中﹐曾經負責不少本地教堂的建築設計。前年的聖誕節﹐我在本報專欄《一家之言》寫過兩篇文章﹐題為「繁囂鬧市中的屬靈綠洲」﹐介紹一幢新教堂的設計。教堂位處銅鑼灣這個名店林立的商業區﹐有二十四層高﹐它的名字叫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筆者一直想寫。故事在筆者設計教堂期間發生﹐但從前的專欄只有文字﹐如今報紙改版﹐有圖片﹐讀者便更易明白。

做建築﹐正常的次序就是先做好設計﹐讓業主和一眾用家同意後﹐再入則向屋宇署和其他政府部門批準﹐然後再招標找承建商興建。

那是三年前(一一年)的元旦日﹐教堂上蓋建築工程經已展開。崇拜過後﹐重建委員會成員們對我說﹕「我們要改設計了。」原來﹐教堂地盤緊貼隔鄰一座老舊住宅樓宇﹐但住宅的水渠和窗口機卻伸出了教堂的地界範圍內。按道理﹐教堂絕對有權用盡地界範圍﹐而要求鄰居把伸出物後移﹔本來後樓梯的設計便緊貼地界。但事情令教會與住客僵持不下﹐令上蓋工程舉步維艱﹐最後唯有決定修改設計。

筆者收到這個消息﹐恍如晴天霹靂。「現在才改﹖怎改﹖」要知道﹐改動建築設計﹐牽一髮動全身﹐尤其是工程已在施工﹐更是困難。要把部分外牆退縮﹐又要不影響其他地方﹐更要考慮美觀。「就像一輛車子撞了﹐這個傷口又怎補救﹖」我說。但我也知道﹐不改設計﹐工程根本無法繼續。那種充滿不安的心情早已畫在我的臉上﹐唯有說﹕「給我七天時間吧。」但怎樣改﹖實在還未有頭緒。

還記得﹐那是一個很冷的冬天。老實說﹐傷口又豈止在建築物的外牆﹐還有自己的內心﹐幾個晚上都徹夜難眠。一個下午﹐我在工作間望著圖紙那道扭歪了的樓梯﹐苦無對策之際﹐突然靈機一觸﹐彷彿有聲音說﹕「就讓基督的十架治愈這個傷口吧。」對﹐就像在傷口上貼上十字形的膠布。於是﹐立即找來同事﹐把一個十架放在折曲了的外牆頂端﹐以填補因為退避隔鄰住宅而產生的空隙。這一刻﹐內心突然頓感平安。

七日後﹐我充滿喜悅的把修改了的設計帶到堂會說﹕「就讓這十架記載了我們睦鄰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基督的愛可以填補一切的嫌隙。」看著他們寬容的表情﹐我知道問題解決了。事實是﹐倘若沒有把教堂背後的外牆退讓﹐這個十架根本沒法掛在牆外。我更知道﹐許多事情﹐冥冥中自有主宰。

但故事還未完結。上蓋工程一天一天的進行﹐完工亦指日可待。一天﹐堂會主席Steven傳來一幅照片﹐照片是他的一個朋友傳給他的﹐是一幅由九龍星光大道拍攝的維港夜景。照片的景象﹐卻把我嚇呆了——維港夜空竟然出現了一個發光的十字架﹐照徹海港。我當然知道﹐這就是在公理堂高懸的十架。﹙但我從來沒有留意教堂的背面外牆是面向維港的。﹚我以電郵回覆Steven說﹕「如果我說這個偉大的景象﹐從來不是我的構想﹐你會覺得可笑嗎﹖」「但當我回想到那年冬天所發生的事情﹐我知道﹐我們的確蒙恩﹐主一直在帶領。」「如今﹐祂要把這故事告訴整個城市了。」

在工程將近完成的那一晚﹐是測試外牆燈光。一眾堂會成員聚在街頭看著新建成的教堂。Steven又走過來對我說﹕「很美。」我笑著回答﹕「這不是我做的。」我知道他知道我不是在說笑。


正值新的一年開始﹐這一篇﹐就是要將這故事告訴這個城市。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