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島美術館 與自然共生

【圖﹕西澤立衛以水滴形態設計的豐島美術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這一天﹐晨早出發前往豐島﹐為的就是一睹由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和藝術家內藤禮(Rei Naito)合作設計的豐島美術館(Teshima Art Museum)

從直島往豐島﹐每天來回只有三班渡輪﹐船程約五十五分鐘。到了豐島家浦港再轉巴士﹐車程約半小時﹐但班次卻非常稀疏。因此﹐策劃行程時便要預先計準來回美術館的行車班次﹐以免大失預算﹐甚至滯留小島。

巴士來到美術館站﹐停在臨近海岸的一條山路旁。下了車﹐只見層層疊疊的梯田就在路邊的山坡上﹐朝著海濱拾級而下﹐遠處就是瀨戶內海和對岸遠山的景致。不過﹐美術館在那裡﹖還未看見。

終於﹐在馬路對面的山坡下的翠綠田園間﹐發現一座形態既像蛋殼又如小山丘的純白色建築。對﹐這就是豐島美術館了。

沿著車路往下走﹐再拐個彎﹐便來到美術館的售票處。售票處是一個半埋藏於斜坡中﹐以清水混凝土建成的長方形盒子。買過票後﹐服務員還再三叮囑︰「請沿外面的小徑前往展館﹐進館後不准攝影﹐入館前還要先脫去鞋子。」明白明白﹐這些入館守則﹐早習慣了。(這跟安藤忠雄在直島的地中美術館一樣﹐售票處和美術館是分開的。)


雖然美術館就在身旁﹐但一道蜿娫曲折的小徑卻引領遊人繞道而行﹐還要穿過這座叫明神山的山林﹐且與展館漸行漸遠。走著走著﹐發現自己身處樹叢中﹐路旁種滿不同顏色的花朵﹐還有建築師設計的簡約弧形座椅。建築師就是刻意讓遊人在進入美術館的途中﹐身驅被綠意圍繞﹐耳聽著山下的海浪聲﹐呼吸著大自然的清新空氣。走著走著﹐在大自然的洗禮下﹐心境亦隨之平靜下來。

兜了一個大圈﹐白色建築又在眼前出現。我脫了鞋子﹐走過一道有如時光隧道般的狹窄入口﹐進入了一個令人驚嘆的空間。

我呆呆地站在入口處﹐望著蛋殼下這偌大空間﹐微微彎曲的屋頂上開了兩個圓形的大洞﹐大洞旁邊掛著一根繩子。除此之外﹐甚麼都沒有。

對﹐這個兩邊直徑分別為六十米和四十米﹐最高處僅四米半的空間內﹐沒柱子﹐沒牆角﹐甚麼都沒有。一個美術館﹐怎麼連展品都沒有﹖

細看之下﹐原來展品就是地面的水滴﹐是內藤禮名為「母型」的作品。只見地下泉水從地面的小孔中緩緩冒出﹐凝聚成小水滴﹐在微微傾斜的地面上沒有定向地滑動。小水滴又與其他水滴匯聚﹐形成更大的水滴﹐再變成水灘。水灘變大﹐又流向地面的小洞﹐然後消失。

我屏住氣色地看著走動的水滴。忽然明白﹐西澤立衛就是以大自然水滴的形態設計了這個空間。這個空間﹐實在靜得連呼吸聲都聽得到。身處空間內的遊人﹐就在這裡安靜下來﹐有站著的、有坐著的、有蹲著的、也有躺著的﹐全神貫注地看著有如生物般在地上追逐嬉戲的水滴﹐細聽著從天窗外傳來鳥叫和蟬鳴的聲音。

兩個天窗外面就是大自然的天空﹐光線從天窗透進來﹐在地上劃了個發亮的大圓圈。我明白﹐建築師就是要把大自然的光、風和雨﹐帶進這個奇異的空間。這一刻﹐天窗變成了畫框﹔框內就是由窗外的藍天綠樹﹐甚至飛過的鳥兒﹐構成的一幅美麗圖畫。這幅圖畫﹐又隨四季的晨昏和陰晴不時變換。

微風吹過﹐天窗邊緣掛著的繩子隨風搖曳。風﹐除了感受得到之外﹐竟然還看得見。西澤這空無一物的建築﹐就是要讓人遠離繁囂﹐淨化心靈﹐體驗自然﹐感受自己。


然後﹐我悠然地坐在地上﹐拿起畫簿﹐畫下一幅草圖﹐再寫了這篇文章。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