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覺II:閱讀東京建築》



前幾天,建築師許允恒(Simon)送來他的近作《築覺II:閱讀東京建築》。許允恒是筆者的學生,這本書是他繼去年中出版的《築覺:閱讀香港建築》後第二本寫建築的書。上一本,講香港建築。這一趟,走到日本東京這個建築師的熱門朝聖地,作者以響導身分帶領讀者細味不同種類且各有特色的建築物。

學生出書,邀請老師寫序。做老師的,當然義不容辭。那一天﹐Simon傳來電郵提醒四月底內要截稿了。我說「放心沒問題。」還記得○○○年教Simon的第一課《專業實務》(Professional Practice)是講Integrity(誠信)﹔就是「講得出做得到」。

收到電郵的那一刻﹐筆者剛好身在日本直島安藤忠雄(Tadao Ando)設計的貝尼斯旅館(Benesse House)內。來到這旅館不論你是否建築師侍應都會告訴你「這座旅館是安藤設計的。」又有一次,在大阪茶屋町一座同是由安藤設計的酒店用晚餐,餐廳侍應看見我在翻閱一本建築雜誌,竟然對我說:「安藤就住在這附近。」然後還主動地替我安排晚飯後去參觀在酒店頂層的三角形玻璃小教堂,實在令人喜出望外。

日本人都以安藤忠雄為榮。在香港,建築物由誰設計?沒人知。

【圖:東京淺草文化觀光中心,由日本建築師研吾設計。】
筆者一直鍾情於日本建築自大學讀建築的時代開始每隔兩三年便到日本「朝聖」。上世紀八十年代﹐看丹下健三(Kenzo Tange)、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 、慎文彥(Fumihiko Maki)和磯崎新(Arata Isozaki)九十年代和千禧年代﹐看安藤忠雄、原廣司(Hiroshi Hara)和伊東豐雄(Toyo Ito)到了最近則是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SANAA)研吾(Kengo Kuma)

自一九八七年至今已有七位日本建築師榮獲一年一度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他們分別是丹下健三(1987)、慎文彥(1993)、安藤忠雄(1995)、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2010)、伊東豐雄(2013)和坂茂(Shigeru Ban, 2014)。由此可見日本建築師在國際建築界地位舉足輕重。

日本建築師設計嚴謹﹐除了對美學的要求之外﹐對物料選材和細部設計尤其講究﹐對施工亦一絲不苟。例如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妹島和世的純白色玻璃﹐阪茂的紙筒結構﹐都令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讚歎不已。

《築覺II:閱讀東京建築》一書內描繪的建築包羅萬有。從古代的歷史寺廟到現代的教堂、從體育競技場到鐵塔和政府總部大樓等地標性建築,還有由當地建築大師設計的美術館、圖書館和文化中心等公共建築,都一一包括在這本書內。

單是一條表參道,就像走過建築博物館一般。國際名牌子的旗艦店都由世界建築大師設計。這裡有安藤忠雄的表參道山、妹島和世的Christian Dior、伊東豐雄的Tod’s研吾One Omotosando。也有荷蘭建築師MVRDVGyre和瑞士建築師Herzog & De Meuron Prada青山店等。除了文字的描繪,作者更以圖像概述一眾建築師的設計理念。

「怎樣的城市﹐便有怎樣的建築。」建築反映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和人民價值觀。這一趟Simon從香港走到東京在把一段段的「東京建築故事」帶來香港通過淺白簡單的文字和圖片﹐讓讀者認識建築物和背後的故事。


社會懂欣賞建築才會對建築有要求。Simon這份誠意我深深嘉許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