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兵法》 在困局中尋求突破

【圖:油街實現的上空,出現了藝術家陳閃的「風箏」。風箏造型來自香港各區密集樓宇之間的天空,表達香港人在城市困局中衝出框架的強烈慾望。】


零六年五月,一群香港年輕建築師及藝術家遠赴意大利威尼斯,參與「第十五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館的展出。今年五月,香港參展作品載譽歸來,在「油街實現」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回應展。

這次展覽以《建築兵法》為主題。策展人蕭國健Stanley借鑒中國著名兵法書《三十六計》的謀略,讓各參展人以不同計策審視及套用在香港建築的現實困境中,試圖提供積極的解決方案。作品亦反映出香港年輕一代不屈不撓和化危為機的精神。

威尼斯香港館位於主要展場「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 di Venezia)入口對面,是一座獨立且充滿古樸風味的低矮建築物;要進場便要穿過一道圍牆,裡面是個小庭院,然後再進入室內。十三件展品便分別裝置在庭院和建築物內。是次香港回應展的場地,前身是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的「油街實現」,是一座二級歷史建築物。無獨有偶,兩個場地都同樣帶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都有圍牆、庭院和紅磚的建築特色,可謂互相呼應。參觀者來到「油街實現」,即可感受到這份充滿著歐式古雅建築的氛圍。

甫進場,一座白色立方體在眼前出現。這是策展人Stanley的作品「初告解」。他說:「建築師使命,本來應是塑造我城和為大眾構建適合的棲身之所可惜多數人往往被派往負責違背良心和原則的工程,因而積下罪咎感。他們唯有參考第二十七假癡不癲,暫時忘卻自己的道德底,並希望透過「告解」承認罪孽而得到寬恕

還記得,Stanley在威尼斯以港式金屬碌架床搭建成告解室,走進內裡,頭頂便是威尼斯的天空,參觀者可以在密室中向天告解,懺悔自己的罪過。回到香港,告解室變成以白蠟造成的磚頭建成。Stanley解釋,白蠟磚的靈感來自威尼斯眾多教堂內的蠟燭。「我希望把我對威尼斯的感覺帶回香港。」這一趟,白色告解室內裡,卻盛載著香港的天空。

小庭院的天空,在紅磚屋與大樹之間,飄浮著一組「風箏」。這是藝術家陳閃的作品。「風箏」的造型靈感來自香港各區高樓之間的城市天空形態。陳閃以城市天空表達城市文明與自然的矛盾和對立狀態,並以風箏表現追逐夢想的初心及回歸自然的意境。他以「走為上計」為題,希望透過脫離現有的社會框架,尋找更能配合以人為本而非以經濟效益為本的單一化城市發展

庭院盡頭的草地上,座落了葉頌文建築師的作品「連椅」。他認為在香港以商業為主導的密集城市建設中,宜居度不應被妥協。他以「李代桃僵」的策略,在兩座白色雕塑中種植了綠色植物,冀求在高密度城市中尋找與大自然結合的契機。他說:「充滿綠色、陽光、涼風,與家人和鄰居互動的宜居環境,是高密建築之基本,人與自然與生俱來互動聯繫之延續,我們要堅守

室內展場擺放了十組建築師和藝術家的展品。展出者都通過作品表達了自己對我們身處的城市的體驗與想法,包括對眼前現況例如高樓價、擠迫戶、市場壟斷和舊區更新的回應。藝術家葉梵便以不同反光度的金屬片製作成城市的輪廓,象徵著新舊建築物並排而立,在城市發展中仍然保留著舊城回憶。他以三十六計的第十四計「借屍還魂」作主題,主張通過翻新舊建築以取代清拆重建,藉此減少對年月積聚而來的城市文化之破壞。他認為:「翻新舊建築以延長他們的壽命,就像為我們的孩子伸延文化的日記

《建築兵法》-「第十五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回應展由即日起至五月三十日在北角油街油街實現展出,免費入場,歡迎市民參觀。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