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海濱規劃應何去何從?



上文提及,城規會在今年二月將啟德規劃修訂刊憲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法定諮詢程序。海濱事務委員會屬下的啟德海濱發展專責小組在早前會議中討論這些修訂。

委員會最關注的,是前跑道區的土地用途和發展密度的修訂。

啟德跑道西南面面向維港的一方,本來劃有五幅酒店用地。由於酒店地面一般會用作商店和餐飲設施,可與海濱長廊產生協同效應,令海濱更多元活潑。如今改作住宅(而且一定是擁有無敵海景的天價豪宅),這必然會影響該段海濱的活力。

因此我們建議,這些住宅應作混合式發展,在臨海一方的地面應加入商業及娛樂設施,以確保建築物與公共空間的界面有足夠的互動。不過,私隱和噪音問題便成為日後該段海濱舉辦活動的考慮因素。

另外,臨海住宅的樓宇高度和發展密度,直接影響維港整體景觀,一直備受關注。原本跑道區的住宅規劃,以低中密度發展,樓宇高度上限介乎主水平基準以上四十五米至八十米,地積比率約三至四倍。而面向維港的西南面本來劃作酒店用途的土地,高度上限則只有四十五米。當時的規劃理念,就是避免海濱區的樓宇過高而影響整體海濱景觀,成梯級式的高度限制亦可令靠近內陸的樓宇也可眺望海港。此舉亦符合「海濱規劃原則」當中有關城市設計的指引。

這趟修訂,除了把臨海五幅酒店用地改作住宅外,規劃署還把跑道區的高度限制大幅放寬到主水平基準以上九十五米至一百二十米,住宅的地積比率則增加到五點五倍至七倍不等。

規劃署對此亦已採納了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建議,委託顧問做了詳細的城市設計研究,以高低起伏的樓宇輪廓取代早前的劃一高度,以改善視覺效果。

為了回應社會對公營房屋的迫切要求,規劃署把啟德市中心的四幅本作私人住宅用地改劃作公營房屋用地,又把地積比率由原來的五倍增加至六點六倍,並將高度限制修訂為主水平基準以上一百及一百一十五米。值得留意的是,四幅用地成長方形的舊街區規劃,並以行人通道相隔,有別於一般大型公屋用地規劃。

香港的公屋設計,大多是標準式的。啟德區的窄長地塊難以容納標準公屋設計。不過我們認為,這次改劃正好讓房屋署有機會因地制宜,設計一些獨特的公共房屋,藉此淡化過去一直被批評「倒模式」的負面標籤,誠然是一件好事。

至於在茶果嶺海旁土地劃作職業訓練局新校舍的建議,便極具爭議,更引起毗鄰大型私人屋苑上萬居民反對。據悉,觀塘區議會亦反對該項修訂。

政府原來的規劃,是在該區海濱興建茶果嶺公園,並預留土地擴建觀塘基本污水處理廠及隧道通風設施和行政大樓。規劃署稱,由於污水廠及通風設施和行政大樓不再需要,因此檢討該區的規劃。再者,政府在二零一六年《施政報告》中宣佈,在市區預留一幅土地發展具規模和最先進設施的職業訓練局新校舍。因此,規劃署便把該區重新規劃,劃出一幅面積達四點二公頃的土地作職訓局新校舍用途,並把原來面積五點二公頃的公共休憩用地削減至四點二公頃。

建議中的職訓局校舍,面積達二百多萬平方呎,由三座龐大的建築物組成。委員都關注建築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而最令委員們有所保留的,便是當初承諾的茶果嶺公園竟然不翼而飛,海濱休憩用地又被削減了一公頃。

最後,委員會一致決定,對這項修訂並不支持。我們亦會把委員會的意見向城規會作出反映。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