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闢土地 你我抉擇」 全民參與打破困局


籌備了近八個月,關乎全港社會福祉的「土地供應公眾參與」,終在日前啟動。

房屋問題一直困擾著香港人。「樓價貴,住屋細,環境擠」的情況每下愈況。近二十一萬人住在房或環境差劣的居所,輪候公屋時間長達四點七年;這些問題都是源於建屋土地短缺。土地問題一天不解決,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這趟公眾參與的目的,便是讓社會認知香港土地短缺的現況,通過對各增加土地供應選項的瞭解後,進行討論和發表意見,凝聚社會共識以解決土地供應這個大難題。

為了讓市民大眾有廣泛地參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在為期五個月的時段,透過既「廣」且「深」的方式推動全民參與,把相關的土地資訊及議題帶到不同層面,同時促進社會透過認知和抉擇,共同打破土地供應不足的困局。

我們會透過不同的活動,接觸不同人士和團體,包括基層市民、青年和沉默大多數,商業機構、專業組織或關注團體,進行互動式討論,從而收窄分歧,建立共識,尋找最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土地供應方案。

由於土地供應問題和選項非常複雜,要市民有效地參與,便必先要提升社會對增地選項的認知,再作討論和決定。因此,我們把諮詢期首一個月視為公眾教育階段。我們除了舉辦一系列多元化和跨階層的宣傳及教育活動,包括公眾論壇、工作坊、十八區巡迴展覽、青少年及社區外展等,亦會製作一系列的淺白易明的資料和短片於網上發放。到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間,我們會推出問卷(網上加實體),協助市民就土地供應選項作出取捨,有系統地收集市民對選項優次的意見。收集的意見將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分析。

筆者出席了啟動日的記者招待會,從傳媒提問發現,社會部分人士對這場有「土地大辯論」之稱的公眾參與活動有不少質疑。例如小組會否對某些增地選項有明顯傾向?另外由於個別選項牽涉發展商或上層社會利益,小組會否受壓而有所偏頗?又或者如何確保政府最終會按照小組的報告實踐等等。

筆者作為小組一員,也想藉此表達一下個人對這些質疑的看法。

雖然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界別和不同階層,但經過月來在小組內的參與,筆者留意到小組成員都是以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並希望及早解決這困擾香港多年的土地短缺問題。我們過去八個月的工作就是把所有可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資料有系統地分析比較,整理公眾參與文件和資訊,並推動社會就不同選項參與討論。可以說,小組的工作以至公眾參與活動的文件並無前設。我們對所有能夠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均持開放態度,亦認為應交由社會討論及作出抉擇。

我們理解,沒有一個選項能獲社會百分百支持。不同選項亦會對不同持分者的利益或信念造成影響,甚至產生社會矛盾。因此,我們期望社會不同持分者對各選項的討論和取捨有最廣泛的參與。社會各階層的聲音同樣重要,絕對不會因為任何特殊人士或所謂施壓者有任何偏頗。市民可按自己心中的尺去平衡不同選項的優劣及作出取捨。正如主席在記招中所說:「我們的工作動力,就是來自希望及早為住在房的市民提供適切的居所。」

至於小組如何能夠保證政府接受公眾意見?作為小組一員,當然難代政府作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組將會歸納及分析在公眾參與期間所有收到的意見,向政府如實反映及提交建議。筆者相信,一個具公信力和負責任的政府必會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既然整個「土地大辯論」與民共議的理念來自政府高層,相信政府必會從善如流,就土地供應作出合乎整體社會意願的決定。




(註:文章內容只屬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立場。)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