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管理 為海濱注進生命力


前文提及,為了確保公眾可以享用海濱,城規會已把大部分海濱地帶劃為休憩用地,再建設成海濱長廊和公園。香港的公園,主要是交由政府康文署負責管理。

管理者的思維決定了海濱的生命。看看香港的公園,樹木不開花不落葉,因為管理者怕打掃怕通渠。長椅中間加扶手,因為管理者怕人躺臥。公園沒有藝術雕塑,因為管理者怕人攀爬。海濱圍欄杆公園沒水池,因為管理者怕人出意外而投訴。凡此種種,都局限了海濱長廊的設計。

此外,康文署管理休憩用地,受制於《遊樂場地規例》。公園不准唱歌奏樂,不准遛狗踏單車,不准放飛機放風箏放氣球,不准售賣商品。難怪有人譏笑說:「這樣不准那樣不行,市民到長廊公園,只可以站著,坐著和走路。」這些過時的規例,亦大大約束了市民在公共空間進行不同的活動,從而令海濱活力和吸引力大打折扣。如果要把海濱變得朝氣蓬勃,要媲美世界級的海濱,便要豐富海濱區的設施和活動,並尋找由政府以外更靈活的管理模式。

海濱事務委員會一直關注海濱管理問題。在零八及零九年更遠赴倫敦、新加坡、悉尼、三藩市和溫哥華五個海濱城市考察,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我們發現,舉世聞名的海濱區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由一個獨立機構一站式負責海濱區的規劃、設計、建造、營運和管理,甚至為海濱區進行推廣工作。另外,這些海濱區,例如悉尼達令港,又例如新加坡克拉碼頭,根本都不是公園。

由此可見,把海濱單單規劃成休憩用地,再由康文署以管公園的模式管理,便無法成就「活力之港」的海濱願景。

我們在一二年向政府提交報告,建議成立海濱管理局。有關建議在一三及一四年進行了兩輪公眾參與活動,獲社會普遍支持。但隨後社會出現其他紛爭,到一七年,政府認為時機未成熟,把計劃擱置。輾轉近十年,不幸地又回到原點。

既然海濱管理局未能成立,要儘快落實更富生命力的海濱,便不能乾等,而是要尋求其他有別於政府管理的辦法。我們認為,公私合營管理海濱是個可以考慮的方案。

我們一方面希望政府能更積極進取,以更靈活的方式管理海旁地區,例如對小商戶及街頭藝術表演者採取較寬鬆的發牌制度,並推動更多的藝術文化和社交活動供市民大眾欣賞。另一方面,可以鼓勵私營機構參與,發展和營運海濱用地。

事實是,過去數年,我們持續觀察由私人機構或非政府組織管理海濱的成效,初步可說是令人鼓舞。雖然常聽到公眾對公私合營模式表示關注,擔心公地私用,或令不想消費的人士無法享用;不過倘若有清晰條款確保海濱必須人人可享的原則,應可釋除社會疑慮。

中環新海濱區自一四年起以臨時租約方式予私人公司營運,除了固定的摩天輪外,還有偌大場地可以舉行不同的活動,例如美食節、藝術展覽、露天音樂會、演唱會、嘉年華會等。雖然部分是收費活動,但租約亦訂明營運者全年需撥出最少一百二十天舉行免費活動。而當區的海濱長廊則二十四小時開放給市民使用。

最近重新開放,以電影為主題的星光大道,由發展商營運,也是受市民和旅客歡迎的景點。掌印欄杆和情侶座椅的設計別出心裁,長廊上又設有小商舖售賣富本地特色的飲品食物和工藝品。多元化及非標準化的設施和設計,豐富了市民在海濱的體驗。

此外,觀塘海濱亦撥出長廊部分用地由非政府組織營運,為市民提供餐廳和活動場地,更定期舉行不同社區活動。去年亦推行「共融通道試驗計劃」,提供免費單車租賃,容許市民在海濱騎單車,推動人車共融的理念。

為了推動更多元化的設計與管理,我們建議,正在規劃中的項目,例如灣仔的水上活動主題區和慶典主題區等,都可以考慮以公私合營模式管理及營運,適當地包容餐飲、運動和表演設施,再加上富創意的城市設計,令該段海濱成為一段更具活力的目的地。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