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自室》 窺探建築師內心世界


建築師都愛玩文字遊戲。幾年前出了兩本書﹐一本叫《THE BIG () CITY》﹐另一本叫《建築師的見觸思》。今年中﹐搞了一個展覽叫《建異師遷》。這一趟﹐開宗明義「捉字蝨」﹐以《築。自室》為藝術展命名﹐展覽已於本周四在太古坊的ArtisTree開幕了。

「建築就是藝術。」讀過建築的都知道。不過﹐不少香港人﹐就以為建築就是地產﹐以為建築師就是為地產商工作。近八十位充滿藝術細胞的建築師﹐便透過這展覽平台﹐發揮無比創意﹐以不同媒體讓公眾窺探他們的內心世界。

《築自室》展覽的英文名叫REVEAL﹐是展現的意思。策展人陳翠兒說﹕「Reveal又是『門側』﹐是建築術語。即是門或窗垂直的側門﹐當門或窗被打開時﹐這個側面就顯現出來了。」「嘩﹐好深奧。」

事實上﹐建築與人息息相關。邱吉爾曾說﹕「人塑造建築﹐而建築亦塑造了人。」我們大部分時間只接觸建築物﹐卻對背後的建築師卻不甚認識。建築師如何思考﹐腦袋裡在想甚麼﹐從展覽中可見端倪。《築自室》﹐也可解讀為建築師的私人空間。

進入展覽場館﹐眼前就是一個大廳﹐中間放了一張長長的桌子。策展人黃德明叫這個做「建築師工作室」。四面牆璧佈滿了建築圖則﹐建築模型﹐和一些建築師工作檯的照片。這個工作間﹐還會讓建築師做真人騷﹐日常的工作會議﹐將變成展覽的一部分。

工作室就是建築師的表面﹐要進入藝術區﹐便要穿過門框。展品分成七區﹐分別是見集室、變新室、探索室、發現室、遊樂室、啟發室和構思室。展區各有特式﹐有像畫廊似的﹐有像家具店的﹐有像電影院的﹔擺放著不同類形的創作﹐有平面的繪畫、素描、攝影和書法﹐有立體的雕塑、家具、燈飾和裝置藝術﹐也有半立體的浮雕和互動作品。場內一角還有個休息間﹐不停播放一九九七年建築師學會與港台合作制作的記錄片《建築宣言》。

從工作室隨意走進一扇門﹐來到構思室﹐牆上掛著一幅維港景致﹐是Colin的作品﹔畫中滿布高樓大廈。走近細看﹐卻見大廈都由麻雀組成。對﹐是打麻雀的麻雀﹐且全是萬子。畫家就是要表達香港以錢為本的建築。旁邊的地面上有個港島地圖﹐上面堆著一疊疊的磚頭。每疊磚頭頂上寫了個住宅樓盤名稱和呎價。年青建築師Stephen要表達的是:「樓價貴得驚人﹐年青人買不起。」

拐個彎﹐到了變新室。頭頂出現一截恐龍骨似的裝置﹐是鄭志煌的一座燈飾雕塑。他同朋友走到晒圖公司﹐找來棄置的圖筒交織成這座高低起伏懸浮在半空的燈飾。再往前走﹐馮永基的水墨作品展現眼前。作品題為《六拾》﹐由六條長幅組成。這個獲獎無數的建築師﹐深信「少即是多」﹐畫作都是描寫大自然的優美景色。《六拾》寫的是西貢黎明時的曙光初露﹐作品也是畫家自己踏入六十歲的紀念之作。

來到遊樂室與見集室﹐展出的都是畫作。劉秀成教授的速寫作品﹐題材都是本地世界文物和歷史建築。「有人問為何要做速寫﹐拍照片不是更好嗎﹖」他說﹕「做速寫﹐可以更細心觀察眼前的事物嘛。」劉教授不做立法會議員﹐騰出時間教小朋友學速寫。那邊廂﹐也曾任立會議員的何承天﹐卻以輕盈風格的水彩﹐刻劃出世界各地風景﹐為自己的旅遊經驗作記錄。

此外﹐這兩個繪畫區還有不少資深建築師的作品。有鍾華楠的書法﹐林雲峰、雷震寰和樂素芬的油畫等。建築界的老前輩﹐個個都是大畫家書法家。


(築自室展覽正在太古坊ArtisTree舉行﹐展期由127日至27日﹐免費入場。)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