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輕建築師看見希望

出外旅遊看建築,訪尋世界各地大師級作品,畢竟是一件賞心樂事。老實說,做建築師的,那個會不希望親自能設計出一座令人感動的優秀建築?

近日因為參與建築師學會理事會選舉關係,有機會與許多建築師閒談。對話中聽到不少在職建築師的心聲,有的更大吐苦水。

「香港做建築師,愈來愈沒地位,常常被人指指點點。問題是,指點建築師的,都是對建築一知半解的人。」一位在政府任職三十年的建築師慨嘆。

「我們的建築物條例愈來愈嚴苛,令設計空間愈來愈狹窄。審批程序又愈來愈繁複,前線官員怕揹黑鑊,不做決定。部門間愈來愈沒協調,令批圖愈見困難。」每天進出屋宇署為求批則的建築師如是說。

更令人感慨的是,一群只廿來歲的年輕建築師,初出道一腔熱誠創意無限,卻受制於事事以錢為本的業主,日漸繁瑣的條例和部門的官僚作風,創意沒法發揮,只學懂不斷妥協,最終連夢想也妥協掉了。

常言道:「怎樣的城市,便有怎樣的建築。」一個地方的建築,正正反映著當時當地的社會文化和價值觀。建築師受聘於發展商或業主,設計永遠不能超越客戶的品味。香港人很實際,凡事以金錢作衡量,因此大部分的商品式建築(例如私人住宅、辦公樓和商場等)設計便要讓業主賺到盡。這些,筆者在本欄已說了多遍,在此不贅了。

不少建築師都認為,在香港做建築,創意空間實在少得可憐。要改變這個處境,委實並不容易。作為代表香港建築師的組織,又可以做些甚麼?

筆者相信,滿肚怨言不能改變世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自己的苦況,別人難以明白。要走出困境,自己不爭取,還能靠誰?

我認為,推動優秀建築,要由公共建築做起。再者,在社會培養欣賞建築的文化亦非常重要。近年政府推動的歷史建築保育政策,也是個好的開始。我相信,社會懂得欣賞建築,本地建築師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學會可以做的,就是向普羅市民推廣香港優秀建築,讓建築與社會的距離拉近。

另一方面,建築師要獲得社會尊重,除了在工作上以服務社會為本和關心社會之外,亦不能沉默,要敢於表達專業意見。要社會明白建築師的工作和所思所想,除了肯發聲,也要有發聲的渠道。回應社會時事,亦要快而準,讓公眾得知自己的想法和見地。筆者堅持在這專欄無間斷地筆耕九年,就是希望讓政府官員和市民大眾聽到建築師的聲音。

在這現時充滿負能量的社會,最重要的,是要讓年輕人看見希望。我相信,創意啟發更多創意。年輕人都充滿理想和創意。我們這一代要做的,是鼓勵而非「打沉」他們。學會應做的,是致力向社會推廣年輕建築師的設計創意。通過設計比賽、展覽和透過媒體宣傳,為年輕人提供發揮創作力的平台,讓創意的火焰繼續燃燒,以身為建築師而感到自豪。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