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的初步觀察




行政長官要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九月內提交報告,以便制定十月發表的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這個「初步觀察」報告如何寫?會不會有任何覓地選項初步建議?這已經成為近日傳媒和不少團體關注的課題。外界更擔心在諮詢完結前便提交小組報告,會否有偷步之嫌,令「土地大辯論」淪為一場「假諮詢」?

雖然黃遠輝主席已在不同場合重申:「小組並沒有既定立場。」但仍然被不斷重複追問。主席亦已公開表明,小組會在本月二十一日開會討論初步觀察的內容。

事實是,公眾參與活動到本月二十六日才結束;巡迴展覽網上問卷和隨機電話民調仍在進行中。此時此刻,實在難以預計十八個選項在市民心目中的優次排序。

我們留意到,十八選項當中,最多討論的是棕地發展、填海(包括五個維港外近岸填海地點和東大嶼都會)、高爾夫球場、以公私合營利用私人農地和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按筆者四個半月來的個人觀察,利用新界棕地,在眾多選項當中反對聲音最少。由於新界棕地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雜亂無章,欠缺規劃。發展棕地並重新規劃至少可以修復遭破壞的鄉郊環境,亦獲得環保人士支持。當然,對棕地作業者的補償和安置必須妥善處理。筆者預計,棕地應會成為支持度最高的選項。

至於填海,有說坊間沒有太多反對聲音,但筆者卻不以為然。雖然自從行政長官在六月底「急市民所急」,提及填海難以避免,隨後一眾重量級政界人士、個別政黨和建築界幾個專業團體亦連聲和應,更有團體提倡比政府建議的東大嶼都會更進取的「強化」方案;但與此同時亦引來環保人士的反彈,令反對聲音更形顯著。

的確,香港過去一直以填海造地擴展都市和發展新市鎮,造地過程又不涉收地賠償和安置,屬行之有效的增地方法。筆者注意到,在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與香港一起成長的一輩,都認為填海是理所當然,抗拒聲音不大。但反觀年輕一代,除了環保意識增加,認為大量填海是對大自然及海洋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因而反對外;年輕人眼看近二十年像西九龍等填海得來的土地都是用來興建天價豪宅,基層市民沒有得益,從而對填海造地的支持度大打折扣。究竟填海選項是否獲多數人贊成?至今仍未能準確掌握。

依筆者觀察,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選項,自公眾參與活動展開以來,是反對聲音較多的選項。反對者不但來自環保團體,還有一般市民大眾。在行政長官對填海發表個人意見之前,環保團體反對郊野公園的聲音比反對填海的更大。

本來收回高球場建屋與否,已是各公眾論壇的最熱門話題。最後一場公眾論壇四十三位發言者有過半數提及高球場發展的正反意見。近日,在不同傳媒的助攻下,高球場的爭辯又一再升溫。事緣本報在日前報導政府已放風表示無意收回高球場作建屋用途,從而再度掀起支持者和反對者的一番激辯,更有團體為此到政府總部抗議。但相關訊息無法證實,土供組成員也沒有從官方渠道聽過。不過筆者深信,小組絕對不會受訊息左右,只會如實反映社會主流意見。至於主流意見如何?只能待所有公眾參與活動完成後才能得悉。

因此,筆者個人認為,小組的初步觀察報告極其量只能羅列四個多月以來在公眾參與過程中較多談論的選項,及社會人士對該等選項的正反意見及關注。由於公眾意見仍在收集中,小組此刻實在沒有客觀數字以定出對不同選項的立場,或任何排序建議。至於行政長官如何演繹小組在公眾參與活動結束前的觀察去撰寫《施政報告》,便要依靠當局的判斷了。

(註:文章內容只屬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立場。)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