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 諮詢真定假?


長達五個月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眾參與活動,還有兩個多星期便完結。雖然這場牽動全港市民的「土地大辯論」已接近尾聲,但爭辯之聲卻絲毫未有減退。相反,不少關注組織、民間智庫和團體正在趕搭「尾班車」,重量級政界人士亦相繼表態,通過傳媒表達意見,試圖為提出的建議(例如填海和人工島)爭取民意支持。可以說,十八選項之爭,未到最後都不知鹿死誰手。就連身為小組成員的筆者在此時此刻亦難以預計。

在黃遠輝主席的領導下,二十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小組成員一條心,四個半月來馬不停蹄地走遍港九新界,出席各項的公眾參與活動。當中包括了四場大型公眾論壇及遍佈全港十八區四十個地點的巡迴展覽。此外還有與各專業團體、民間組織、政黨、商會、中學生、長者、漁民和物流界等不同年齡層及不同界別的持分者會面,至今已超過一百五十場。每場都由主席和副主席親自出席,向不同人士講解香港的土地短缺問題和可行的解決辦法,並聽取參與者的意見。過程中,香港大學社會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都會在場作記錄,收集意見作最後分析。

筆者推動和參與公眾參與工作十多年,可以大膽地說:「這是香港公眾參與歷史上最大型和覆蓋度最高的公眾參與活動。」一眾成員更是親身落場,任勞任怨受盡辱罵也在所不計,實屬難得。縱使如此,仍然有人批評:「這場大辯論跟本是多餘。」又或者說:「所謂土地大辯論只是一場公關秀。」「不要假諮詢。」也是四個月來不斷在論壇上聽到的口號,通常是團體參與完整場論壇後才高喊的,喊完便離場。聽到這些說法,身為小組成員,有時真的哭笑不得。

筆者認為,一輪諮詢(公眾參與活動)孰真孰假,取決於三個步驟,缺一不可。

第一是諮詢過程。究竟公眾參與活動當中提供的資訊是否充分和透明?覆蓋的持分者是否全面,即是否所有關注議題的人士都有機會表達意見?

第二是意見分析和撰寫報告。收集的意見有分量化和質化的,如何客觀地把兩種意見融合和作出分析,並按照分析結果轉化為建議?

第三是政策的執行。官方會否按照或參考所收集並分析的意見而撰寫的報告建議,以執行相關政策?如果政府最終並無按照公眾參與過程所得的建議落實,政府便要向社會交待原因。

如果對以上三個步驟當中的問題,答案都是正面的話,這個諮詢便是真正的諮詢。

首兩個步驟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工作範疇。諮詢過程以多種模式進行(包括論壇、會面、展覽、實體/網上問卷與及隨機電話民調等),且覆蓋度高;小組成員親身落區聽取意見更是前所未有。另外,收集意見和問卷分析由獨立研究顧問進行,到時各選項會按支持度優次排序。小組亦會按意見如實反映,撰寫報告時亦會指出社會對每個選項關注的問題。因此,筆者深信,是次公眾參與活動的認真程度,社會是有目共睹的。

至於政府會否按小組提交的報告內容實踐?這是我們常聽到的質疑。但這是政府的責任,筆者便難以代答了。不過,值得留意的是,整場「土地大辯論」是由行政長官提出,以配合她「用心聆聽、與民共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的「施政新風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亦是由行政長官委任,當中也包括問責官員。直到目前,筆者實在看不出有任何誘因令政府推倒自己一手打造的這場「大龍鳳」。

四個多月來的落區與市民接觸,筆者感受到平時沒有機會發聲的市民的怨氣和無奈,但仍認真地填寫問卷和表達意見,深受感動。展場訪客填完問卷後說的一句:「你們都辛苦了,加油啊!」,也是令人窩心的。

熱切期望大家可以把握最後機會,前往網站www.landforhongkong.hk,為如何解決這困擾香港多年的土地大難題,表達你的意見。

(註:文章內容只屬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立場。)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