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14

天圓地方的知識寶庫

Image
斯德哥爾摩這個美麗的城市﹐到處都是古典優雅的歷史建築﹐令人目不暇給。我的北歐建築朝聖之旅﹐到訪了一座瑞典著名的現代建築 —— 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 (Stockholms Stadsbibliotek) 。 雖說這是一所現代建築﹐其實已有八十多年歷史。圖書館由瑞典建築師古納爾 ‧ 阿斯普倫德 (Eric Gunnar Asplaund) 設計﹐於一九二八年建成。阿斯普倫德是誰﹖大部份香港建築師對他都認識不深。其實﹐他是帶領北歐在二十世紀初從新古典主義 (Neo-classicism) 步向現代主義建築 (Modernism) 的先驅者。他的作品﹐更影響著後來現代建築主義三大巨匠之一的芬蘭建築師奧爾瓦 ‧ 奧圖 (Alvar Aalto) 的建築風格。 筆者來到市區內的一個大公園﹐公園中間有個長方形的水池﹐後面是一個小山丘。這天陽光普照﹐不少市民在水池和山丘之間的草坪上晒太陽。圖書館就在公園旁邊﹐由於它簡潔而獨特的外形﹐一點都不難辨認。 圖書館的外觀﹐是由一個大圓筒疊在一個正方形盒子組成﹐四面對稱﹐既莊嚴又宏偉。它的外牆是橙紅色的﹐非常奪目耀眼。 我沿著寬闊的行人路走﹐來到了圖書館的入口處。要進館﹐便先要走過一道平坦的梯階﹐梯階就在對稱設計建築物的中軸線上﹐又與兩層樓高的大門成一直線。這種緩緩拾級而上的進場儀式﹐令人有著有如步進教堂的一份莊嚴感。 我發現﹐階梯左右兩旁的牆壁﹐分別以瑞典語和英語刻著圖書館的名稱﹐下面還有建築師的名字﹐更有人稱這為阿斯普倫德圖書館﹐可見城市對建築師的尊重。不禁慨嘆﹐在香港﹐建築物由誰設計﹐根本沒人知。 進入大門﹐又是一道狹窄而幽暗的樓梯。沿著樓梯往上走﹐忽然眼前一亮﹐一個令人屏住氣息的空間出現了。 我說進圖書館有如進教堂般的感覺﹐一點也沒誇張。我發現﹐自己身處於一個巨形的圓柱形空間。這個空間﹐直徑約八十五英呎﹐高度約八十英呎﹐圓周之內沒有半根柱子。令人震憾的是﹐三百六十度的牆璧上竟然都是密密麻麻的書籍。建築師巧妙地用了數以萬計的書籍﹐像馬賽克般作為鋪在牆上的物料﹐實在令人讚嘆。 我呆呆的站著這高佻的圓形中庭中間﹐從下而上地打量著這個地方。先是三層樓高由書架組成的「知識之牆」。每層之間有一圈走廊﹐讓人在每層的牆邊走動以尋找書籍。三層書架之上﹐是一幅有著凹

斯德哥爾摩海濱散步

Image
北歐海濱城市之旅的第二站﹐來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雖說瑞典以先進創新科技和時尚設計見稱﹐但來到首都斯德哥爾摩﹐始發現這是一座充滿古老優雅建築的城市﹐跨越八百年的歷史建築﹐統統都保存得整潔明亮﹐實在令筆者讚嘆不已。 在這個由十四個島嶼組成﹐以七十座橋樑連接的水上城市﹐渡輪便成為往來島嶼的交通工具。要一睹斯德哥爾摩的美麗景致﹐乘坐渡輪遊覽便是必然的選擇。 事實上﹐不論是乘坐渡輪在橋底下穿梭往來﹐或是在橋面漫步遨遊﹐都可充分體驗這座海濱城市的多元化和活力。 一到夏天﹐愛好戶外生活的北歐人和旅客令海濱遊人如鯽﹐海上交通亦非常熱鬧。我發現﹐海濱地帶必然有非常寬敞的海濱走廊﹐還有單車徑﹐而且一定有充裕的坐椅﹐要坐要臥悉隨專便。斯德哥爾摩城非常重視海濱的「可達性」﹐因此為了方便船隻上落客﹐或讓遊人親近海濱﹐這裡的海濱都不設欄杆。一些地方更以梯級式的設計﹐遊人可以悠閒地坐在梯級上談天看海﹐非常寫意。海濱長廊上還不時有街頭表演者,吸引途人駐足欣賞。 我想﹐對歐洲人來說﹐海濱沒欄杆應該是常識吧。哪有人跌落海怎辦﹖我發現﹐海旁的燈柱上是掛著救生圈的。 走過連接各島嶼的橋樑﹐從橋上看海﹐海道上除了作為交通工具的渡輪外﹐還有帆船、獨木舟、汽艇和遊艇。可見在這城市﹐海面亦是一個消閒區﹐令海港充滿朝氣。 我住的酒店前面就是碼頭﹐從早到晚停泊著大大小小的船隻﹐觀光遊覽船就在這裡上落旅客。 值得一提的是﹐碼頭旁邊的海濱長廊﹐每隔二十步便有一幢一層高的鐵皮屋﹐而且每幢的功能和設計都不同。建築師用金屬板砌成不規則的形狀﹐與背後工整規矩的歷史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也為這 古意 盎然的城市注入幾分現代感。 這些極具創意的細小建築﹐有用作便利店的﹐有作展示船期資訊的﹐有作售賣船票的﹐也有作咖啡店的﹐外面便是露天茶座。其中一座最有趣﹐竟然是一座梯級式的看台﹐看台面向海港。不時看見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三五成群地聚集聊天﹐也有獨個兒在日光下看書聽音樂的﹐總之各適其適﹐自由自在。 在斯德哥爾摩這個美麗海濱之城留了五天﹐幸運地每天都是天色晴朗陽光燦爛﹐我每天都經過這段海濱長廊﹐徘徊於這幾幢鐵皮屋之間。我在想﹐將來的中環新海濱﹐當然不會只是用作公園﹐必需有不同的商業配套以吸引遊人﹐例如咖啡座、小食亭和小商店等。我在想﹐就讓

赫爾辛基海濱漫遊

Image
【圖﹕赫爾辛基市集廣場外的活潑海濱﹐遠處可見四十米高的摩天輪豎立於海旁。】 筆者一直關注海濱規劃﹐去旅行也會選擇一些海濱城市﹐順道為維港海濱取經。這趟來到芬蘭赫爾辛基﹐住宿的酒店就在海邊﹐大門外就是碼頭﹐遠處竟然還有一座摩天輪。 北歐的冬天﹐寒冷昏暗﹐人人都躲在室內﹐日間更努力工作﹔但一到夏天﹐日長夜短﹐大家都急不及待地走到戶外﹐在公共空間享受陽光。公園的草坪上﹐有坐著野餐的﹐也有躺著晒太陽的。走到海濱﹐亦發現熱鬧不減。海旁擠滿了遊人﹐有人售賣貨物﹐有人上落船隻﹐有人閒坐看海﹐也有人吃喝玩樂。這幾天正值夏至時分﹐晚上十一時太陽仍未下山﹐正好有極充裕的時間體驗當地人喜愛的戶外生活。 我說過﹕「海濱要有活力﹐不是鋪上地磚種幾棵樹便成﹐還要有多姿多彩的設施和活動。」此外﹐還要「水陸互動」。即是說﹐不單在陸地上要有多元化的設施﹐水上的活動和規劃亦不可或缺。 這一天﹐吃過早餐後便來到海邊﹐發現兩隻小船停泊在岸邊﹐船上原來是賣海鮮和蔬果的。小販在海上﹐顧客在岸上。眼前這幅水陸互動的景象﹐不禁令我回憶起兒時跟祖母在銅鑼灣海旁向艇家買魚的難忘片段。後來維港海岸愈填愈出﹐與民居漸行漸遠﹐這種情景已一去不返了。   我們沿海濱往前走﹐來到一個叫市集廣場 (Market Square) 的地方﹐廣場前面就是讓觀光遊覽船上落客的碼頭。市集廣場源於一八一二年﹐至今已有二百年歷史。每天大清早﹐廣場上搭起了過百帳蓬和攤檔﹐售賣的貨品林林總總﹐而且價格相宜。有花檔、水果檔和菜檔﹐也有由本地設計師設計的潮流服飾和精品檔。此外﹐還有雪糕檔、熱狗檔﹐和不少露天食肆。只見一眾遊人都躲在橙色的帳蓬內﹐一面吃著地道美食﹐一面觀看著海濱人潮如鯽的活潑情景。 我知道﹐要海濱「全民共享」﹐便不能只有名店商場和高級餐廳。 市集廣場上的攤檔﹐是名符其實的「朝行晚拆」。到了黃昏﹐廣場又回復平靜。 晚飯過後﹐天空仍在發亮。一時心血來潮﹐既然來到﹐怎不坐坐摩天輪﹖ 這座位於市集廣場盡頭處的摩天輪﹐原來是個簇新的景點﹐落成只有一個月。當局為了增加海濱區的吸引力﹐由芬蘭航空建造了這座摩天輪 Finnair Skywheel ﹐於本年六月開放。由於赫爾辛基海濱的樓宇只有約六層高﹐四十米高的摩天輪便輕易成為海旁矚目的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