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20

先駁通後優化 東邊街再出發

Image
【圖:建議中的東邊街北休憩用地,提供斜坡式草地讓遊人在海濱躺臥,欣賞夕陽美景。】 ( 圖片來源:發展局海港辦事處 ) 去年初,《財政預算案》撥款六十億用作優化維港海濱,連同一七年《施政報告》預留五億作推動海濱發展,政府承諾投放共六十五億元,落實海濱願景,即把維港兩岸的海濱打造成朝氣蓬勃﹑交通暢達和富吸引力的公共空間。 日前,建築署就「西營盤東邊街北休憩用地」工程計劃,向海濱事務委員會港島海濱發展專責小組介紹設計方案,並諮詢委員意見。這個項目,亦是六十五億撥款中首批進行長遠發展項目之一。 ( 另一個已展開的項目,是東區走廊橋底板道。 ) 該幅用地位處港島西營盤海濱,西面連接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外的五個碼頭,東面連接中山紀念公園。我們按「先駁通﹑後優化」的理念,先以簡單的設施把海濱開放給市民享用。民政事務署與中西區區議會只用了四個月時間,透過地區小型工程撥款,建成了全長四百五十米的「捐山窿公園」,一九年四月底已全面開放。項目落實後,駁通了自石塘咀至添馬公園延綿不絕海濱長廊的缺口,最終更成就了由西區至灣仔會展的一段維港至今最長,全長四點五公里的海濱長廊。 「先駁通﹑後優化」的策略其中一個目的,是先讓市民享用海濱公共空間,再收集市民對海濱體驗的意見,看看那些設施可以保留,那些可以再優化,甚或移除市民不喜歡的設施。 這段海濱景觀優美,東面遠眺西九龍和尖沙咀的城市面貌,西面望向青馬大橋的夕陽風景。市民可以各適其適,跑步釣魚閒坐休憩,遠離鬧市煩囂,在海濱花上一個下午。 現時的「捐山窿公園」深受孩童歡迎,成年人亦可從中找回童年回憶。遊樂設施既不是孩童專利,建築師遂以「跨代共融」為概念,為未來休憩用地的不同部分提供嶄新﹑多元化和適合不同年齡及能力人士享用的遊樂設施。其中一個焦點包括善用現時渠筒位置及周邊範圍,設置一個跨代共融的遊樂空間。 顧問亦建議設置一個具規模的嬉水區,儼如一個市區海灘,讓一家大小在海濱享受親水樂趣。嬉水區設有噴泉,又可轉化成活動空間。晚間燈光亮起,與維港夜景互相輝映。 為提升海濱體驗,顧問更建議在海景最遼闊的位置設置觀景平台。平台一方面可讓遊人登高欣賞海景,另一方面平台下的有蓋空間可作遮蔭避雨之用。平台下更設有小食亭為市民提供飲品美食,以增加海濱的吸引力。海濱沿途亦會增設洗手間、育嬰室和飲水

水上運動區 活潑灣仔海濱

Image
【圖:建議中的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區,海濱堤岸將會改造成梯級式看台,方便遊人進出水面。】 ( 圖片來源:發展局海港辦事處 ) 上文提及,在「先駁通﹑再優化」的策略下,海濱事務委員會及海港辦事處致力與各政府部門協調,盡快開放海濱休憩用地給市民享用。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要求牽涉海旁的基建項目在工程完成時,把海濱地帶做好一些簡單的休憩設施,交回工地便可立刻讓市民使用。此舉可免卻把平整好的地盤先交由地政總署再由康文署興建公園的繁複程序。 擬建的灣仔北水上運動及康樂區便是一例。這段海濱地帶位處灣仔碼頭及香港皇家遊艇會之間,前身是公眾貨物裝卸區,後來因要用作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 ( 包括興建中環灣仔繞道 ) 的工地範圍,裝卸區停用。還記得,當年共建維港委員會建議,在裝卸區停用及交作繞道地盤之間的三年空擋期,把海濱交給市民享用。曾經深受市民歡迎的臨時寵物公園便因此而誕生,由零七年至一零年向公眾開放。 事隔十年,如今中環灣仔繞道及相關工程亦接近完成,但落實長遠規劃需時,我們希望率先把海濱開放作為一個包括臨時水上活動中心的休憩用地, 讓用地在長遠發展前可得以善用。 維港海濱「段段有特色」。有別於其他海濱地區,灣仔東面這段海濱獨特之處,是擁有四面陸地圍繞的水體,適合作為水上運動場地。再者,要維港海濱朝氣蓬勃,不能單有陸上活動。澳洲雪梨達令港內,便不時看見帆船﹑快艇﹑獨木舟等活動在港灣內進行。 海濱長廊西面與灣仔碼頭段連接,這一邊設置了一個兒童遊樂場地。建築師利用了高低起伏的草坪做成小山丘,草地除了可躺可坐外,還可讓市民可從不同高度欣賞海景。此外,草地斜坡又放上幾道滑梯,以增添遊樂趣味。 東面向海伸出的防坡堤,將會用作多功能水上運動區。 為了方便市民從岸邊觀賞水上活動,水體旁邊現有的海堤將會改建成海岸堤階,讓遊人可安坐岸邊親近海水,不受圍欄遮擋。有大型活動期間,更可用浮橋從岸邊伸出水面,方便運動員進出水面。至於向維港的一面,欄桿都是在有需要時可拆卸的,以增加在海濱舉行不同種類活動的可能性。 自一九年年底起,海港辦事處已開始和水上運動界別人士商討,以籌劃在今年下半年試行舉行短期水上體育活動。舉辦活動所得的經驗將可為長遠的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一直以來,維港水質備受關注。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