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跡—香港建築展》@台北
【圖:「香港周 2015@ 台北」於本週二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傳媒簡報會。】 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主辦,一年一度的「香港周」將在九月十日於台北開幕。「香港周」在台灣已經踏入第四個年頭。本屆的主題是「繼往開來‧活在當下」,主辦者匯聚了不同領域的藝術,當中包括視覺藝術、戲劇、音樂、舞蹈、作家和建築,向台灣民眾展現香港各藝術領域的創造及傳承,也聆聽藝術家對當下生活及社會環境的回應。 今年,香港建築師學會有幸成為參與者之一,舉辦名為《築‧跡——香港建築展》的展覽。這個星期,筆者分別在香港和台北兩地出席了傳媒簡報會,向公眾介紹該展覽的目的及內容。 去年,建築師學會獲「創意香港」贊助,在倫敦香港周展出了自一九六五年至二零一四年的獲獎建築。隨後贊助機構更希望學會把該展覽在台北再度舉辦。我們決定,再展,便要加入新元素。那個時候,香港建築中心正在舉行全民參與的「十築香港——我最喜愛的百年建築」選舉。 因此,《築‧跡——香港建築展》內容將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現在與將來」。第一部分是過去五十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得獎作品,展品曾在去年底在倫敦展出。第二部分是「十築香港——我最喜愛的百年建築」,這一次從香港移師台北。至於第三部分,是精選的青年建築師作品,這部分是前所未有的,也可說是在台北的「首演」。 建築,是一門與限制共舞的創意藝術,與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不同。建築藝術,除了著重美感之外,也要兼顧功能上的需要,還要有當時的科技配合。常言道:「怎樣的城市,便有怎樣的建築」。建築設計往往反映當地的歷史、文化、氣候,和社會的價值觀。過去百年,香港在中西文化交融,在地少人多的地理環境,與及經濟多次轉型的發展歷程中,成就出無數別具本地特色的建築設計,建構了今天獨特的城市景觀。我們希望籍著這個展覽,讓台灣民眾瞭解香港建築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創意。 我們將會展出三十件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的得獎作品。五十年來,學會每年都會邀請專業評審團選出得獎建築項目。獲獎的建築物,有公共建築的,也有私人建築的;有屋村、住宅、學校、辦公樓、博物館、甚至骨灰盦。由房屋署設計的彩虹村,便是首個得獎的建築作品。參觀者可以從不同年代的建築展品中,窺探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不同年代的獨特建築風格及社會需要。 香港建築中心本年初舉辦「十築香港」活動,讓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