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自室2》 建築師訴說城市故事

【圖:《築.自室 2 》展覽於九月九日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主持開幕禮。】 為慶祝香港建築師學會六十周年,學會舉辦《築.自室 2 》之 「家 − 城 ÷ 」 (REVEAL 2: For the City. For the Community.) 建築師藝術展覽,上週五在太古坊 ArtisTree 開幕。 二零一三年,「築.自室」展覽首度舉行,獲得空前成功。今年載譽歸來,超過九十位建築師製作六十一件作品,當中包括裝置藝術、繪畫、模型、照片及電影等,表達建築師對社會現況中不同議題的觀察和感想。 「『築.自室 1 』是表達建築師的內心世界;到『築.自室 2 』,我們加入了社區元素,把創造慾望的私人自室擴展至對社區和城市的影響。」籌委會主席陳翠兒說。「『築.自室 2 』不單是一個單向的展覽,而是一個展示過程的平台,一個回到根本的行動:讓建築師與人重新建立的關係,希望為我們的城市帶來一點改變。」 香港建築師的工作,每天都為城市作建設,解決居住與環境問題,一點一滴的組成今天的城市面貌。但對於城市發展模式和社會現況,各人都有意見。例如狹窄的劏房居室,倒模設計的住宅樓宇,過度規管的公共空間,和逐漸消失的集體回憶等。藉著是次展覽,建築師通過社區參與,與市民大眾共同製作展品,表達對相關議題的感受。 展場就像個遊樂場,分成「加」、「減」、「乘」、「除」四個區域。展場設計者阿亨 ( 葉晉亨 ) 以從前遊樂場的「爬鋼架」作主題結構,連繫一眾展品。「我們希望把展場做得好玩一點,讓大家可以重拾童真。」阿亨說。的確,展場內發現不少孩童在鋼架裝置中爬上爬落,高興不已。也有參觀者在鋼架旁邊的小桌子休閒地下象棋捉波子棋。建築師亦擺脫了日間工作的束縛和重重規限,自由地以藝術創作表達意念。 「加」區的牆上掛上兩幅尖沙咀鐘樓和皇后碼頭的圖畫。這是潘緻美的《拼貼回憶》,畫作用大量卡通貼紙拼貼而成,充滿童趣。今天,兩座位處維港海濱的歷史建築,一座保存下來,一座已被清拆。十年前海濱發展,皇后碼頭要拆,作者仍是大學生,也曾參與爭取保留碼頭,但碼頭最終無奈被消失於推土機下。作者期望藉著作品告訴下一代,要努力守護著有價值的歷史建築。 展場內的一件由「碌架床」搭成的展品,是霍汝聰及麥喬恩的作品《愛麗絲夢遊香江》。參觀者要像童話主角愛麗絲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