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遊海濱有選擇

【圖:有 Instagram Pier 之稱的西區公眾貨物起卸區,雖然沒有任何刻意的裝置,卻深受市民和遊客歡迎。】 每年, 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 (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的一組學生都會到訪香港,為維港海濱做研究。今年初,四個大學生來港三星期,走遍港九海旁視察各段落的特色,最後更聚焦於港島中西區的兩幅截然不同的海濱土地作詳細研究。 遊人要進出這兩個地方,便需走過豐物道這條必經之路。沿路往海濱走,走到盡頭,左邊 ( 西面 ) 是西區公眾貨物起卸區碼頭,右邊 ( 東面 ) 則是中西區海濱長廊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段。 先說右邊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外的海濱長廊。長廊由四個棄置碼頭及連接碼頭的一段海濱改造而成,二零一八年四月落成啟用,由康文署管理。長廊由建築署設計,設施包括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公眾洗手間和一間咖啡店。長廊上也設有遮蔭和座椅,設計者亦以透明欄杆把海陸分隔。長廊落成後,吸引不少長者和帶同小孩的父母前來享用。 相反,另一邊的公眾貨物起卸碼頭,沒有刻意設計,沒種樹沒草地沒欄桿,可說是空地一片。只見碼頭上的貨櫃箱遭人噴上塗鴉,卡板隨處堆疊,有的更用作座椅。遊人隨意坐在卡板或地上,三五成群看日落看風景。這裡也沒有兒童遊樂場,釣魚區,單車徑和狗公園,但遊人就悠然自得地享受著釣魚、遛狗或踩單車的樂趣。碼頭景觀優美,成為「打卡」勝地,深受市民和遊客歡迎,碼頭更被冠上 Instagram Pier 的別名。 由於左右兩邊海濱各有特色,研究團隊用了四天時間,在豐物道實地觀察到訪者的選擇。到訪者向左轉還是向右轉?跟年齡和與誰同行又有沒有關係?調查結果顯示,三千七百個到訪者中,七百七十八位是青少年,選擇左轉的有五成七,右轉的有三成五,兩者都選的約百分之八。二千位成年人,三成八向左轉,五成三向右轉,其餘約一成則兩者都選。至於五百零九位長者,三成向左轉,六成四向右轉,兩者都選的約百分之五。另外,調查又發現,與朋友同行的向左轉與向右轉的比例是四成八對四成二,獨自前來的是三成九對五成二,與家人同來的則是二成五對七成。 由此可見,左邊的碼頭空間較受青年人和結伴同行者歡迎,而右邊的海濱長廊則較受長者和與家人同行者歡迎。 研究團隊又訪問了二百一十二名到訪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