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段有特色」 豐富海濱體驗

【圖:「童樂園」利用高低起伏的草坪造成小山丘,讓遊人可更自由地在海濱閒坐遊樂欣賞海景。 ( 圖片來源:發展局網頁 ) 】 二零一九年,我們把維港海濱長廊開放多了兩公里。全長七十三公里的維港海濱,當中二十三公里已全面開放給市民享用。 我們採用了「先駁通,後優化」的策略,把灣仔會展至添馬公園的臨海部份率先開放,令長廊可以接駁到石塘咀。駁通後的長廊全長約四點五公里,成為現時維港兩岸最長的海濱長廊路段。 灣仔海濱長廊雖已開放,但圍板背後的公眾休憩空間工程仍在進行,預計在二零二一年初落成。早前,建築署建築師便向海濱事務委員會介紹了第二期的海濱設計。 由於添馬公園至會展一段海濱相對狹窄,主要擔當連接的功能,連繫上述兩個目的地。除了東西向的沿海連接,南北向與內陸連接亦非常重要,以方便遊人從市區前往海濱。 建築師的建議,是把該段海濱建成一個充滿趣味的「童樂園」 (Funscape) 。香港一般兒童遊樂場都放置了各樣的遊樂用具等硬件,但「童樂園」的設計則利用高低起伏的草坪造成小山丘,再配以渠管隧道等玩意,為孩童提供更自由的活動空間,又可讓遊人在山丘上共聚看海。另外,童樂園旁邊設有涼亭和長椅,讓遊人遮蔭及休息。連綿不絕的綠化走廊,不但可讓遊人閒坐歇息,又可作小型表演或藝術活動。 另一邊廂,會展中心東延至灣仔渡輪碼頭的一段海濱長廊亦正在興建中。同是由建築署設計,但與會展西面充滿草原氣息的一段相比,設計卻迥然不同。 灣仔渡輪碼頭附近的海濱地區,屬於剛完成的《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城市設計研究》內的「渡輪碼頭畔主題區」。該區的長遠海濱發展經已包括在一九年初政府六十億撥款的九個優先項目當中。由於詳細設計需時,我們先動用一七年的五億撥款,以小型工程項目先做前期工程,提早開放海濱予市民享用,相關工程預計在二一年中落成。 灣仔碼頭為海濱帶來人流,令該段海濱成為聚腳點。今天市民自拍打卡,再放上社交媒體與朋友分享,成為潮流。建築師便建議把長廊成為市民和遊客的打卡景點,打造更活潑的海濱。 設計者以香港風格和灣仔特色作主題,利用了不少傳統舊區景物作設計元素,以營造獨一無二的海濱景觀。例如以紅白藍圖案裝飾碼頭廣場地面,以舊式鐵閘作欄杆,一些欄杆上面還掛上舊唐樓的古老鋅鐵信箱,充滿著懷舊風味。地上放上一個檔舖招牌作坐椅,入口又放個畫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