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巴蘭加魯海濱散步
【圖:巴蘭加魯保育區海角公園的海濱,可讓遊人直接與海水接觸,並欣賞悉尼港灣大橋的景致。】 澳洲考察團隊在布里斯本逗留一天後,翌日便來到悉尼這個世界著名的海濱城市。 悉尼海港舉世聞名,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建築地標為海港勾畫出獨一無二的風景。富吸引力和朝氣蓬勃的達令港 (Darling Harbour) ,亦成為世界各地城市海濱發展爭相仿效的對象。 隨著城市發展,海濱地區相繼從以往的工業或基建用途蛻變為集休閒商業和住屋的混合發展區。位處達令港北面的巴蘭加魯 (Barangaroo) 也不例外。十年前筆者參與共建維港委員會前來悉尼研究海濱管理,也曾乘水上的士路過巴蘭加魯。當年,這裡還是一片空地。 佔地約二十二公頃的巴蘭加魯海濱區,前身是個貨櫃碼頭。碼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搬遷後,政府希望把該區重建;以達令港的成功經驗作基礎,把海濱活力向東北面延伸,並與北面港灣大橋下的海濱區連接起來。在二零零五年,當局更通過建築設計比賽找出優勝作品,選出了 Hill Thalis 建築師團隊的作品。冠軍設計在海濱設有偌大的公園和公共空間,樓宇發展則以中密度規劃,與海濱環境互相融和。不過,後來當局卻因種種原因放棄該設計。後來發展密度不斷增高,最終總樓面面積比原設計增加了一倍。 今天所見,地區已建成了三幢巨大商廈,近海的住宅則較低矮。另外,一幢包括酒店豪宅和賭場,將會是全悉尼最高的摩天大樓正在建造中。 到訪當日,政府部門向考察團隊介紹巴蘭加魯的規劃。巴蘭加魯分為三個小區,自南至北分別是南區 (South) 、中區 (Central) 和保育區 (Reserve) 。南區和中區以九十九年租約租予兩個地產商發展。南區是包括辦公樓住宅零售和娛樂設施等混合式發展;而中區除相類似的混合式發展外,還包括了公園、社區及文化設施。至於保育區,則是一個面積約六公頃,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海角公園 (Headland Park) 。 建築密度雖高,但規劃預留了五成土地作公共空間,包括約二公里的海濱長廊,連接其他悉尼海港地區,成為可供散步緩跑騎單車的海濱公共空間。 我們來到已落成的南區海濱視察,這天悉尼久旱逢甘雨,海濱人流不多,但長廊旁邊的食肆都坐無虛席。長廊上半露天食肆和酒吧林立,遊人可以一面享受美食,一面欣賞海港景致。長廊中間種了兩行樹木,下面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