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管理 衝出固有框架

上文提及,為應對社會希望有更寬鬆管理的公共空間,讓市民更自由自在的享用海濱,我們在卑路乍灣海濱長廊作為一個實驗場地,在硬件建設上採用了較簡單的設計和可隨意移動的設施,在管理上減少了傳統的「這樣不准,那樣不行」的規範。再者,我們在該段海濱不時更換或添置「期間限定」的裝置,和舉行不同的活動,以增加海濱的吸引力。 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可以說是發展局海港辦事處以實驗形式作頭炮項目,加入「期間限定」元素,並嘗試以新的設計和管理模式,為市民帶來海濱新體驗,同時測試市民的反應。目標是希望可以突破以往的框架,創造更有活力及大眾更喜愛的公共空間。 由於這種做實驗的心態,不論是海濱事務委員會的成員或是政府部門的團隊,在長廊開放後,經常在不同時段到場視察。筆者自己一個多月來也已「落場」超過十遍。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每一次到長廊視察時,都會發現到長廊上的設施位置並不一樣,使用方法亦屢有新意。單是那兩個坐在沙灘椅的針織娃娃,每次都在不同地點出現。在沙灘椅上享受日光浴的,亦會把坐椅跟著太陽轉。由此可見,當設施為流動設計時,市民便會自然地因應自己的需要,作出選擇和調整。 長廊自十月中開放以來,深受大小朋友歡迎,而且都玩得盡興。不少人到訪後把照片放上社交媒體,又吸引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市民到訪。不少人對這個衝出固有框架的海濱空間讚嘆不已,也有人對這與別不同的設計滿腹狐疑。有朋友發訊息問筆者:「你們放了那麼多流動的傢私,會否很快便被人偷走呢?」 海港辦事處的同事近日到現場做了點算。長廊雖以開放式管理,但開放了一個月,所有流動的桌椅「一件也沒有少」。這一點讓我們十分感動,因為證明了以往的一些擔憂是過慮。市民有一定的公民意識,對於大眾喜歡的事物是會珍惜、分享,而非據為己有或破壞。這一點使我們有更大的空間和彈性,在未來的工程作一些嶄新的嘗試。 朋友又問:「如果傢私和公仔爛了怎辦?」筆者回答:「我們會修理,或者把它換掉。話明係『期間限定』嘛。」而且,從來沒有一些公共傢私是永不破舊的。 對於一些市民的合理關注,政府部門亦迅速地作出調整。例如寵物角採用較開放的設計,但有主人表示寵物會跳到後方的行車路,部門便隨即加上籬笆阻隔;又例如有個別市民關注部份燈光會影響後方的民居,部門便立刻進行測試不同方案,包括燈光的角度、亮度,和提早關上部分燈光。 另外,我們從實地觀察亦發現一組鐵架使用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