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岸公園二期 接通十二公里長海濱

位處炮台山海濱的東岸公園第一期自二一年九月開放以來,廣受市民歡迎,不但吸引遊人跨區到訪,更成為「打卡」熱點。那一百米長的無欄杆防波堤,更讓市民可走進維港中心以新角度欣賞香港迷人的海岸線,近乎三百六十度飽覽維港景色。另外,場地展出的首個以維港為主題的大型字型藝術裝置,也成為了維港的一個地標。 東岸公園第一期面積約九千八百平方米,本來屬於面積共約四點二公頃的東岸公園主題區西面的範圍,整幅填海土地因興建中環灣仔繞道而得來,並規劃作休憩用地。本來的計劃,是待繞道所有工程完全落成後才開始建公園。不過,為了讓市民可及早享用海濱設施,我們採用了「先駁通,再優化」理念,把西面部份工地先交出,作簡單平整和裝置後便立即開放,比原訂計劃提早了約四至五年。 最近,東岸公園主題區公眾休憩用地工程計劃正在進行設計,並提交到海濱事務委員會討論。計劃範圍將包括第一期在內。貫徹「先駁通」的精神,我們希望減少工程下所需圍封第一期用地的面積和對已開放海濱的影響。 事實上,第一期用地自開放以來,團隊進行了多番實地觀察,發現場地內多項設施,包括字型藝術裝置、平行車軌道、防波堤和草地,都深受歡迎,不論在平日或假日都人頭滿滿。因此,我們建議全數原地保留第一期這些受歡迎元素,只把部份物料更新,例如欄杆和地面等。此外,團隊亦會安排工序以確保在工程進行時對公園最小干預,並保持海濱通道能暢通無阻地與其他海濱路段接駁。 今次的工程計劃,是首個從「先駁通」走到「再優化」階段都由海濱事務委員會倡議的項目,將為日後類似工程帶來重要啟示。 至於工程的第二部份,則會著重於第二期用地上提供更多的設施,為遊人帶來新的體驗。本來,第二期大部份用地被中環灣仔繞道東面隧道入口的上蓋佔用,地面的空間較少。為增加遊人可使用空間,團隊便按委員會建議,打破一貫圍封隧道管制範圍的做法,把隧道上蓋建築屋頂改建成二十四小時開放予公眾使用的園景平台,讓市民作耕作和空中花園之用,更可從高角度欣賞維港景色。 用地的另一大特色,是將提供首個位處海濱的滑板場。現時社區對滑板及其他極限運動需求日增,一系列海濱共享空間中的卑路乍灣和灣仔水上活動及康樂主題區更成為板仔板女樂園。因此項目建議的滑板運動場正好回應社區訴求。由於場地與民居有一定距離,而東廊天橋亦有隔音功能,再加上滑板場會在夜間關閉,我們相信這是合適地點。場地開放後由康文署管理,並會密切留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