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發展 提速提量提質提效

今年七月,新政府履新。新任行政長官承諾「以結果為目標」作為施政原則;另外,發展局局長也宣稱以「提速、提量、提質、提效」作為未來在土地發展的工作目標及方向。 筆者參與海濱發展工作十八年,一直與團隊朝著「建設一個富吸引力、朝氣蓬勃、交通暢達和可持續發展的維港海濱」這願景進發;並將維港兩岸連接成延綿不絕的海濱長廊。要砌好這副拼圖,要克服的困難更不可小覷。這些困難,有技術上的,有程序上的,有部門架構上的,也有官員心態上的。 過去數年,香港在落實海濱發展尚算取得一些成果。事實是,團隊「以結果為目標」,通過一些創新思維,跳出固有框架,繞過障礙,甚至克服恐懼。從而達致「提速、提質、提量和提效」的果效。 在「提速」方面,我們以「先駁通,再優化」概念,率先把海旁部份開放供市民享用。此外,通過簡單的建築設計和使用可隨時添置或更換的裝置,也可縮短建築工期。舉例來說,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一期工程只用了七個月,HarbourChill海濱優閒站的施工期為四個月;另外,灣仔臨時巴士站在停用後不足兩個月,便變身為兒童自駕場地。 至於「提量」,單是在二零二零年底至二一年的十五個月間,我們新開放共十六個海濱場地。除此之外,我們一直以把各段海濱連成一線為目標。維港海濱全長七十三公里,在二一年底已完成二十五公里,二二年底將增至二十六公里,目標是在二八年完成三十四公里。另外,當今最長一段海濱已從二零年的四點五公里增加至七點四公里。我們預計,在二五年東區走廊橋下板道落成後,港島北岸海濱由石塘咀至筲箕灣將全面接通,長度增加至十二公里。 「提質」方面,要衡量公共空間的質素,便要看其是否符合當初願景,與及受歡迎程度。海濱質素的高低,便要看看能否做到富吸引力和朝氣蓬勃。近年一段段的海濱開放,再以「願景帶動,用家為本」模式作開放式管理。受歡迎與否,單是看著假日的人潮和聽著孩童的歡笑聲已略知一二。近年,我們以「期間限定」策略去做海濱裝置和活動,令市民在不同段落的海濱和在不同時間都有新的發現,做到「段段有特色,處處有驚喜」,而非千篇一律。另外,衡量質素,較佳的做法是通過「用家意見調查」取得科學化和客觀的數據 (而非單看投訴數目)。我們在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和東岸公園主題區分別通過顧問做了用家意見調查,得到的滿意率便分別達到九成和八成。 我們亦已計劃在本年內,在適當的海濱段落增設露天餐飲設施,讓市民可以一面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