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公里長海濱 塑造無盡可能

一對巨型黃色橡皮鴨子結伴暢游維港,停留在金鐘添馬公園對出的海面,引來大量市民及旅客紛紛從四方八面前來海濱。不論男女老幼都被可愛的鴨子挑起童心,展露笑臉在維港背景下的鴨子前面「打卡」合照。 一隻鴨子先洩氣再復活,但仍不減市民興致,且成為全城話題,加強了宣傳效果。社交媒體上更出現了被黃鴨子照片「洗板」現象,有近距離的,有從灣仔至金鐘段的CONNECTOR照過來的,有從對岸九龍尖沙咀拍過去的,也有從高空俯瞰的。維港,忽然又成為廣大市民聚焦的地方。 維港是香港的標誌,但從前能夠讓市民可以走近海濱近距離欣賞海港景致的地點還是寥寥可數。十年前,黃鴨子座落尖沙咀天星碼頭側,由於海濱空間有限,難免被遊人擠得水洩不通。當時,港島添馬至灣仔碼頭一段仍未開放。黃鴨子相隔十年重臨維港,轉場來到金鐘;維港海岸已發展了更多的公共空間,讓市民可以更親近水體,從多個地方欣賞在維港背景襯托下的鴨子。市民要與鴨子合照,也不用擠在同一地點了。 一個平日下午,筆者就從中環碼頭一帶,沿著海濱散步至灣仔,順道從多角度跟這吸引成千上萬到訪者的維港稀客打個照面。海濱比往日人多,有特地前來與鴨仔「打卡」的,也有平時往來海濱散步跑步的常客。中環海濱正進行「共融通道」試驗計劃,不時可見騎單車者在中環至灣仔往返。 今天港島北面的海濱長廊,最長的一段長達八點七公里,市民可從堅尼地城沿海濱步行至炮台山。東區走廊橋下板道亦正在興建中,預計在二四至二五年分階段開放。到時港島北岸海濱大致全面駁通,由堅尼地城至筲箕灣的海濱長廊將長達13公里。 近年,我們為了加快開放海濱公共空間,採用了「先駁通,再優化」的策略。海濱空間比傳統公園簡約,再以不斷更換的「期間限定」裝置作點綴,並鼓勵本地設計者和藝術家參與。海濱空間多,且不設指定用途,為舉行不同的活動增加彈性。我們去年初更推動了「海濱共享空間」的概念,海濱除了可以散步跑步、放狗釣魚、看海賞日落、騎單車踩滑板,也可舉行水上運動賽事和放置水上雕塑,今年初更按需要增加了戶外餐飲設施。 此外,我們亦鼓勵私人機構或非政府組織參與管理海濱空間,以締造多元活潑的海濱。不同的「期間限定」活動例如嘉年華會、美食節、藝術展覽、小型賽車場、露天市集、音樂演唱會都可以在海濱進行。能夠做到這些,大前提是要超越傳統的公園規劃框架,發揮創意思維,令海濱有足夠的空地和實行較寬鬆的管理模式,與及增強水陸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