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連接系統 應儘快落實
連接啟德發展區和九龍東的環保連接系統,輾轉討論十年,至今仍然停留在諮詢階段。 政府發展局和屬下的土木工程拓展署於五月初展開為期兩個月的《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詳細可行性研究》中期公眾諮詢,以收集社會對採用高架模式興建和運作該集體運輸系統的意見。早前,海濱事務委員會啟德發展專責小組會議中亦就諮詢文件進行討論。 這一次的諮詢內容,是當局委託顧問審視了各種不同的環保公共交通模式,希望經公眾討論後,再確立最合適的選擇。諮詢完結後再制定連接系統的走線設計、車站位置、營運和採購模式的工作,然後再作公眾諮詢。 諮詢文件指出:「隨著九龍東轉型為核心商業區,預計傳統路面交通和經優化的步行環境能夠應付初期的交通要求;長遠而言,興建中的沙中線及已規劃的六號幹線可應付跨區的交通需求,但鑑於區內道路空間有限,單靠現有路面交通難以提供優質的交通服務,配合發展所帶來的交通增長,故此需要引進環保連接系統作為新增的交通模式,處理區內正在增加的出行需求,提升九龍東的連接性。」「環保連接系統作為區內骨幹運輸工具,連接九龍東內的主要活動樞紐,並接駁至現有鐵路站,發揮轉乘功能。」我們對該系統的需要並無異議。 當局亦對四種交通系統進行分析,包括 ( 一 ) 巴士捷運系統; ( 二 ) 現代化電車; ( 三 ) 單軌鐵路和 ( 四 ) 旅客捷運系統。前兩者利用地面道路空間;後兩者則屬高架系統,在高架橋上以專線行走。 分析結論認為,在地面行走的系統,由於佔用了已緊絀的道路空間,對地底公用設施有大範圍的影響,不能減少所有旅程時間,因此並不可取。相反,高架系統對地面空間和地底設施影響較少,雖然建造成本較高和視覺影響較廣泛,但能有效減少旅途時間,整體效益正面。 明顯地,政府傾向以高架模式興建連接系統,希望藉這次諮詢獲得公眾的確認。 其實,早在二零零四至零六年,規劃署進行啟德「零填海」規劃公眾參與期間,以高架鐵路作為連接啟德區內外的集體運輸系統早已存在。故此,零七年的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已建議一個於啟德發展區內行走的環保連接系統。土木工程拓展署亦在一二年和一三至一四年間,就該系統分別進行了兩個階段公眾諮詢。還記得,當年當局提出以高架單軌列車連接啟德發展區、九龍灣及觀塘商貿區,走線全長九公里,並設有十二個車站,路線亦已有初稿。 一三年諮詢文件亦訂下時間表,當完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