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優秀建築 不必拆樓重建
![]() |
【圖:香港建築師學會週年獎項展覽日前金鐘太古廣場開幕。】 |
一年一度的香港建築師學會週年獎項頒獎典禮及展覽,本週三於金鐘太古廣場舉行。
今年,評審團從五十八件參賽作品中選出八件作品,頒贈共十一個獎項。得獎作品包括終審法院復修工程、成都遠洋太古里、長沙叮叮創意中心、保良局何壽南小學、東區環保站、匡智松嶺賽馬會智障人士綜合訓練設施、聚舍住宅及The
Camphora等。
這裡先介紹獲獎的兩座文物建築作品。
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大獎及文物建築主題建築獎的終審法院復修工程,由建築署設計。這座大樓原為最高法院,建成於一九一二年。一九八四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這棟重要歷史建築在香港早期發展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大樓亦象徵著香港法治的建立。
建築師的工作,便是要把這幢曾經作為立法會大樓的百年古蹟,改造成終審法院。所提供的設施包括兩個法庭、登記處、法官辦公室及休息室、圖書館、展示司法機構展品的展覽廊、建築歷史展覽廊、律師更衣室及休息室等。
評審團認為這是一個出色的文物保育個案,充分體現追求建築的卓越。在恢復原始風貌、復興歷史、喚醒隱藏記憶及重新處理被遺忘細節的過程中,都具有清晰的靈敏性。該項目採用靈敏且錯綜複雜的修繕解決方案,在維持原有建築風貌和法定新要求之間作出平衡。整個設計和施工的過程,實在是一個透過時間優雅地揭示文物建築真實面貌的「考古」過程。
另一項獲得文物建築獎的作品,是一座位處尖沙咀海防道的私人物業The Camphora,由何世樑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這是一幢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樓高十層的住宅建築。發展商決定不把樓宇拆卸重建;於是建築師便把樓宇復修,改造成現代化的服務式住宅,並把已被圍封的陽台還原。復修後的外牆,凸顯了陽台的橫向線條,再加上原建築物的弧形轉角,重現了當年實而不華簡約明快的建築美學標準,為舊區展現簇新的面貌。
評審團認為這是一個大膽的構思和聰明的做法,用最少的改造完成了一處現代化的住所。設計呈現了該時期建築類型的共通建築特點,並以樸實無華的方式,回顧了集體記憶中的城市。帶狀陽台的恢復是一個絕妙的改變,又使原有的優雅帶回現實生活,起死回生。對室內樓梯的處理,以及添加的百葉窗,表現出既合理又實際的安排。這種設計方法,既經濟實惠又展現了一種另類和可持續地加以利用現有的城市結構。
筆者期望,這個獎項,可以帶給社會一個訊息。就是舊區發展不一定是獨沽一味拆卸重建,拆舊樓建新樓。相反,把樓宇復修,既可為物業增值,又可保存舊城風貌,更成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展覽由六月八日至十二日在太古廣場舉行,歡迎市民參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