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夢碎 中環街市再出發

【圖:修訂後的中環街市活化方案,室內中庭成為公共休憩用地的一部份。】


建成於一九三九年,具現代簡約主義建築風格,且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中環街市,日前終於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以私人協約方式,收取象徵式地價批地與市建局,為期二十一年。

訊息公佈後,有傳媒朋友問筆者:「項目拖延六年,終開綠燈。作為負責的建築師,你有甚麼感想?」我答:「一言難盡。」

中環街市自二零零三年街市遷出後一直丟空,渺無人跡的建築物逐漸破落失修;地皮更曾被放進「勾地表」,歷史建築面臨慘被清拆的命運。後來政府回應民間對保育歷史建築的訴求,行政長官在二零零九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保育中環」八大項目,當中包括把中環街市委託市建局進行活化。市建局遂希望將街市變成城中綠洲,在保留舊建築之餘,提供更多綠化空閒讓市民享用。

隨後,市建局展開了一系列的公眾參與活動,並提供四個不同的保育方案供社會表達意見。四方案之一的「漂浮綠洲」,建議在加固原有結構之外,更在原建築物上加建一層漂浮空間以增加可用面積和提供更多綠化。這個新舊兼容的方案受最多市民歡迎。於是市建局便以該方案作為藍本,進行保育計劃。

二零一一年底,我們獲聘為項目總建築師,更與日本著名建築師磯琦新一起展開工作。可惜卻遇上重重障礙。

活化項目要先經城規會批准,再過屋宇署。不過,還未入圖,便因有發展商就《中區分區計劃大綱圖》的修訂進行司法覆核,全區申請項目遭凍結,直到二零一三年才被解凍。一三年五月,漂浮綠洲方案正式向城規會申請審批,並在中環街市展出設計。漂浮綠洲獲城規會批准後,又有市民入稟司法覆核要求推翻決定,令項目遲遲未能向屋宇署申請審批。

項目得到屋宇署批准,已經是二零一四年底的事情了。

幾經艱辛,以為工程終可開動,卻聽聞地政總署要求市建局應以市值租金計算補地價。

中環街市是政府建議「保育中環」項目之一而非商業項目,早就向外說明不會建商場。如今政府卻要以市值租金補價,明顯是前後矛盾。如果這樣做,財政上根本不可行。

項目一直拖延,一方面令建築預算上升,再加上市建局及政府上層換了幾個人,完全看不出誰有為原定計劃堅守初衷和克服困難的決心。二零一五年,市建局最終宣佈放棄建築費用達十五億的「漂浮綠洲」,改用簡約版方法進行保育活化。這一刻,「漂浮綠洲」,正式被宣告胎死腹中。

這戲劇性的轉變,令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大家白白虛耗了四年的光陰。

縱然失望,團隊仍是沉著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從城規會開始,再到屋宇署。

在新的方案,中環街市的「特徵定義元素」仍然保存下來,包括外牆的橫向窗戶和簷蓬,室內的水磨石樓梯和光井,柱網結構和個別的攤檔。至於面向德輔道中的立面,在九十年代興建行人天橋時已被拆卸重建,因此將會被透明玻璃立面取代,以增加大樓的視角通透性。

另外,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公廁會改建為入口廣場,連同街市內的中庭,共提供一千平方米的休憩空間。

由於現有結構承託力有限,無法負荷天台種植,令屋頂未能提供綠化和額外的休憩空間。

新的方案已在二零一六年中通過城規會,同年底亦已得到屋宇署批准。可喜的是,這趟地政總署決定以象徵式地價批地與市建局,相信最後的障礙已獲解決,令項目落成可期。

面對重重困難,團隊仍會不斷努力,讓市民可以盡快享用這滿載回憶的歷史建築。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