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行人連接 塑造暢達海濱


【圖:灣仔海旁將會建設一道園景平台,連接君悅酒店旁邊的平台公園及灣仔新海濱。】(設計圖片由土木工程拓展處提供)




從前,維港海濱靠近民居,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不過,經年累月,維港不斷填海,海岸離舊區也越來越遠。今天不少地區的海濱,與社區之間還隔著一條多線行車的大馬路,令海濱的暢達性大大減低。地面被車輛佔據了,行人要從市區進出海濱,難免要使用天橋和隧道。

城市的行人天橋既是必須的基礎建設,是城市景觀的組成部分;那麼我們又有否想過,如何把沉悶的天橋從單一作為行人運送的單一功能變成多元的城市體驗?從繁囂鬧市通往海濱的行人天橋,又能否成為有趣的公共空間?

日前海濱事務委員會屬下的港島區海濱發展專責小組舉行會議,討論了在灣仔會展西面的一道連接市區與海濱的架空行人通道設計。該項目名稱為「西園景平台」,顧名思議,這是一個架在空中的綠化空間,功能上除了作為行人天橋改善海濱與內陸的連接外,同時還可用作公園和觀景台供市民享用。

政府土木工程拓展處建議,在灣仔會展西面,興建一道長約一百九十米,總面積約三千四百平方米的園景平台,以連接君悅酒店以西的平台花園及新建成的海濱,跨越龍和道、博覽道中和博覽道。政府稱,現時由灣仔港鐵站或芬域街步行到海濱需時約十五分鐘,西園景平台後可以把步行時間縮減至七至十二分鐘不等,有助方便市民進出海濱。

有別於一般天橋的窄長設計,西園景平台成兩端闊中間窄的漏斗形,最長的闊度約五十米。在行人通道的兩側都設有草坪,北面臨海最闊的一端可用作觀景台讓市民飽覽維港景致。由於南端靠近藝術中心,該處可以作為露天藝術展覽和舉辦文化活動之用。平台兩端都設有升降機方便長者和有需要人士上落。政府預計項目將在二零二零年中動工,二三年底至二四年初完成。

負責設計的建築師補充:「平台除了在功能上令步行者省時方便及提升海濱的可達性外,行人的步行體驗也相當重要。」對此筆者表示認同。相對於沉悶單調的天橋,多元多變的城市公共空間確能增加行人在城中遊走的趣味。設計者在平台的行人走道上空設置如波浪起伏的頂蓬,以呼應毗鄰會展大樓的形態。另外,微微向海濱傾斜的草坪,讓市民可以坐在草地上無遮擋地欣賞海景。日後市民從灣仔市區到海濱,就像走過公園和露天展覽場地;豐富的步行體驗也令步行者感到愉悅。

會議中,成員對建議都表示歡迎,更希望可盡快落成。有成員提出一些優化設施,例如提供更多的遮蔭、飲水機和洗手間等;也有成員希望有餐飲設施;亦希望可以妥善管理草地等。在管理模式方面,成員建議應可容許更多元化的活動等。

筆者個人認為,經過海濱事務委員會多年的推動,「西園景平台」設計已跳出了過去社區基建的單調乏味只重功能的框架,變成擁抱多元著重美學及關顧步行體驗的公共空間,實在值得嘉許。當然,訴求無限但地方有限,園景平台作為連接市區與海濱的「連接者」(Connector),難以包容所有要求,例如作為餐飲場地便不大合適。相反,將來的海濱成為「目的地」(Destination),必定會有更大的空間容納更多元更豐富的設施。

西園景平台,正好作為日後其他連接市區與海濱行人天橋設計的參考案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