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寧之家 為生命賦意義

【圖:賽馬會善寧之家樓高四層依山而建,建築物與大自然融合,為病人提供清幽寧靜的療癒環境。】


今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獎項新設「主題建築獎——共融設計」。獎項由賽馬會善寧之家奪得。作為該項目的建築師,筆者和團隊都感到非常鼓舞。

位處沙田亞公角山腰中的賽馬會善寧之家,經過四年多的設計與建造,在二零一六年底落成。這裡既不是醫院,也不是療養院,更不是老人院;而是一座為晚期病人提供紓緩治療的院舍。

晚期病人最需要的,不是僅僅用醫療設備去延長生命,而是有家人陪伴,在最少痛苦下,有尊嚴地活到生命最後的一刻。建築師的使命,便是要設計一個寧靜和舒適有如家一般的環境,讓病人和家人的身、心、靈得到照顧。

我們相信,大自然是最好的身心靈療癒場所。因此,讓善寧之家與大自然融合,便成為我們的設計方向。

善寧之家是一座四層樓高依山而建的建築物。前面是吐露港和沙田馬場,背面是個綠樹林蔭的山坡。我們按地勢設計,把病房設在頂兩層,好讓住宿者享有河景或山景。地下和一樓則設置了餐廳、演講室、靜思室、告別室和多用途房間等配套設施。

這裡不像一般醫院般的冰冷,也沒有隨處可見的醫療器材和團團轉的醫生和護士。相反,地下大堂是個寬敞的大客廳和餐廳,放上了餐桌和柔和色彩的座椅。白天和煦的陽光從外牆落地玻璃透進室內,為空間增添生命力和一份溫暖的感覺。

二樓和三樓共有三十間約四百呎的房間,每間都設有獨立洗手間。還有備餐間可供與病人同住的家人或訪客作簡單的煮食。除了一張可以調整角度的醫療病床外,房間都佈置得像家居一樣。在這裡,病人亦可以用自己的物品布置家居。筆者也曾探訪過一個病者的房間,她把孫兒的畫作貼在牆上作布置,令房間滿載親切溫馨。

為了讓住宿者近距離親近大自然,每個房間都設有露台。病者和家人可在房間看風景,細聽風聲雨聲,蟬鳴鳥叫,以紓緩緊張的心情和減低壓力。

病人和家人想出外,可以到花園走走。由於建築物建在斜坡,二樓的房間可以與後山連接,我們就在山腳下建了一個花園。有別於香港的公園為了怕落葉要打掃只種常綠樹,善寧之家的花園種植了會開花的樹木,讓景色可隨四時變換。此外,園內還種植了迷迭香、薄荷和九層塔,刺激病人的嗅覺和食慾。

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花園,可說是善寧之家房間以外的靈魂。這裡提供了視覺、聽覺、嗅覺和觸感,幫助晚期病人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動力。通過與大自然接觸,讓病者和家人的思緒和心靈都能平靜下來。有病人是個馬迷,入住時竟選擇了花園景的房間而非馬場景,為的就是可看見活潑的孫兒在花園遊玩。

花園在二樓,為了讓住在三樓頂層的病者更容易進出房間與花園,我們在三樓住房外建了一道橋,橋面一直延伸到山腰變成一道沿著山勢徐徐向下的山徑與花園連接。病人坐著輪椅,甚至躺在病床,都可在家人陪同下暢順自然地遊走與花園與病房之間,免卻了等候和出入電梯的麻煩。

生命走到盡頭,死亡是無可避免。為了讓逝者有尊嚴的離開,家人得到安慰,院舍的一樓設有告別室和靜思室,讓亡者與家人舉行簡單的告別禮。寧靜室的屋頂有個天窗,好讓一道天光灑進室內,以洗滌和撫慰一切因親人離去而產生的傷痛。

設計善寧之家,是一份極有意義的工作。說到底,建築師留下的只是硬件,更重要的,是善寧之家內的一隊極具愛心的專業團隊,秉持著善寧會「天為生命定壽元,人為生命賦意義」的宗旨,為病人和家人提供貼心的照顧。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留住利東街 留不住街坊情

釣魚區的迷思

下一站 : 香港大學